【#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欢迎阅读!

老师读书随笔《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
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北大校长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聚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的精华,文章深化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表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生活教育”是陶行知老先生给我的最大的启发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例如有一那么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
第 1 页 共 3 页
生当作被动承受知识的容器,老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承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的。生活教育他那么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安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安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如今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开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的上获得和蔼开展。“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承受程度;
二是指合适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程度各不一样,老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老师的教;教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b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