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常见手法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

.
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常见手法及预防措施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身体健康的心理,通过各种骗术,销售所谓的“特效保健品”,牟取非法利益,有的甚至销售伪劣“保健品”,不仅无法起到保健的效果,反而会对老年人身心造成伤害 ,
一、此类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的主要手段及特点 1、“免费”骗局
有的老年保健品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 血脂和钙缺乏等常规检查, 煞有介事地指出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 然后推销其产品, 甚至开通免费健康咨询热线,花言巧语推荐保健品。 2、健康讲座
推销者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 渴望健康的心理, 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度,借机夸大所推销产品的效果,忽悠听课者上当购买。 3、馈赠诱惑
老年人大都勤俭节约, 保健品商家往往会根据老人的兴趣、 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附赠小礼品或抽奖,以诱惑其购买保健品。 4、雇托诱骗
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
其产品;请所谓“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 旗、现身说疗效;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等等。在一连串手段的交互作用下,普通的保健品变成了既治疗又滋补的良药,甚至可以“包治百病”。 5、“高科技”误导
有些经营者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 促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所销售的保健品有巨大功效, 甚至可以代替药品, 同时商家故意回避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应症,不告知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的信息。
二、针对此类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的防范措施 1、理性消费
只有提高老年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水平, 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上当受
1 / 2
.
骗事件的发生。 (一)要正确认识保健品。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品 的作用,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治疗疾病;应 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 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 对 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二) 通过正当渠道购买。 老年人应参加老年人协会、 政府部门等组织举办 的“健康讲座”,不要听取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宣讲。购买保健品时要 到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地的正规商店购买, 并注意查看该公司有无 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 同时应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 证。(三)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如果由于保健品经销商的原因而使 老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要简单地自认倒霉, 而应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除了向商家讨回公道,还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 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反映情况,举报问题,以求解决。一旦 发现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2、加大防范宣传力度
为了让老年消费者擦亮眼睛, 防止掉入保健品消费陷阱, 应加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宣传,普及健康和医学常识,增强其防范和辨别能力。
老年人协会、消协等有关部门可将有关案例进行整理汇编,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组织志愿者到有关村居、 学校、企业进行宣传,引导老年消费群体提高防范意识,达到事先防范目的。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y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