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矫正原则及心得——张艳

2022-08-11 06:30: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孤独症矫正原则及心得——张艳》,欢迎阅读!
张艳,孤独症,矫正,原则,心得
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治原则

自闭症儿童通常有自我刺激、人际关系等行为问题,而给家长带来许多困扰。以下介绍其行为矫治原则:一、整体重点切入原则: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应有长期全面性的了解,把握重点并选择影响最大或危害最大的。

自闭症儿童通常有自我刺激、人际关系等行为问题,而给家长带来许多困扰。以下介绍其行为矫治原则:

一、整体重点切入原则: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应有长期全面性的了解,把握重点并选择影响最大或危险性高的问题优先处理。如在教室内,可能就以让孩子能安静坐下来为优先处理的事项。 二、优先处理及预告原则:自闭儿通常有固着行为,预先处理孩子在某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不当行为,可使问题较易解决,并避免孩子产生较严重的行为,这就是优先处理原则。在做某事前,如果先传达讯息告知孩子要做什么,能减低孩子的反抗性,这就是预告原则。如外出都走同样的路,要走另外一条,就先告诉孩子。父母于平日即可训练孩子,经讯息的预警提示作用,说到做到,以后习惯养成就能产生效果。

三、渐进原则:孩子的不当行为多是长期累积养成的,为消除其行为问题,应订阶段性的目标,慢慢减少不适当行为。如孩子每天尖20次,慢慢使他减为15次、105次而至行为消除。 四、介入原则:较难处理的行为可用此原则。简言之,就是与孩子做同样的动作。但此行为要有所选择,并注意思考如何介入行为、


介入后能产生多少效果、如何处理发展新的学习(包括语言、行为等)三要点。如旋转的行为、介入后可发展成拉他转、转快或转慢而至听指示转。如介入后,旋转次数反而增加,则表示不能介入,应改用其他方法解决。

五、替代行为范本行为原则:父母常禁止孩子不能做什么,却没有告诉他可做什么,这可做的行为就是替代性的行为,是一新的行为。父母也应提供范本行为,指导小孩学习任何一项行为及能力。 六、奖惩分明、态度一致原则:家长和家人务必做到态度一致、前后一贯。如果标准不一,将很难使孩子遵行、达成目标。 七、环境控制原则:家庭和学校应提供孩子安定、和乐的环境,以减少孩子的不安和焦虑。


学习心得

孤独症孩子不同于一般的智障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能正确表达出来。他们的表达方式有时是令常人厌恶的,所以我们有时会误解孤独症孩子的想法。这样也导致了孤独症孩子不当言行的强化。

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一是要虚心学习学习已有的经验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二是要静下心来,观察孤独症孩子,了解他们,争取走进他们的世界。

对于现在班中的这名孤独症孩子,经过多年的接触有了一些了解,彼此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度。这种信任度在教育时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无论教怎样的孩子,让学生信任这点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nq.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