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

2022-12-13 10:1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想品德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欢迎阅读!
品德,工作总结,学科,思想,课程
思想品德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



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杨旭程自xxxx年秋季以来,我县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已整整三年有余。期间,我县24所中学的师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这次改革之中。全县近九十名思想品德教师参与了这次课程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下基层调研听课、召开教研会等方式,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新课程理念是理想,新课堂教学是现实。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我们在学校的课堂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多数的课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教师在教学中,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广大教师体验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课程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变。我们从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无不感慨我们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改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在基层学校听课时,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课教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师生合作,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下,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在学


生大脑的“沃土”中,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学生们已经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由以前的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而转为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部分教师观念落后,急需转变。我县思想品德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40岁以上的教师,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一定的思维和教学定式。部分教师在“穿着新鞋走老路”,仍然在搞“一言堂”。这种现象急需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师本人共同努力。

2学科地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几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都占了50分,因此多数学校九年级能够正常开课,并给予一定的重视。但由于几年来的中考都在考前给了题纲,考生只要提前一、两个月背一背就可以了,所以导致部分学校师生观念上重视不够。对此,我们应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为应考试学习3、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合作”不是“合坐”,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4、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是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忽略某一目标,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绝不仅仅是讲授一些知识、技能,应该更好地融合“三维目标”。三、几点启示与思考1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2、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的;课程渴望更多课堂教学的动人场面也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给知识只是给了学生一个肉眼;给视野、方法才给了学生一个显微镜。“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是“活”知识的源泉。3、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呼唤教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条件固然重要,而教师的素质更为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aI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