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

2023-01-13 00:4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功能翻译理论》,欢迎阅读!
翻译,理论,功能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功能派持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Nord2001:1)它是对此研究方法产生的多种理论而使用的一个广义术语。其中,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论skoposthoery)是该学派的主导理论。除此之外,还包括认同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受德国目的论启发的学者。代表性的如,英国学者纽马克,美国学者奈达。二者均把翻译研究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并提出针对不同功能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翻译功能派的主流,它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1971年莱斯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skoposthoery是其主导理论费米尔明确指出,所有的翻译都是指向其预定的对象的,翻译本身就为的语目的和的语环境中的的语对象创造出的语背景中的文本(Nord2001:12)作为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整个翻译的过程是由它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的,目的决定手段Nord2001:124原文文本在翻译中只起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在翻译中完全可以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为适应新的交际环境,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要等,采取适合翻译目的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手法,在不必拘泥于原文功能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地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

同时,费米尔提出了翻译过程应遵循的三大规则:目的规则skopos rule连贯规则(coherence rule )和忠实规则(fidelity rule )目的规则指译文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规则反映文本内关系,即译文能否被接受者所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译语文化及其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规则反映的是文本间关系原文本和目标文本。


文文本不能随意创作,过多地偏离原语文本。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它贯穿整个文本,适用于文本的各个部分,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从属于目的规则。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目的规则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不同,就放弃忠实规则;如果目的规则要求译文不通顺,就放弃连贯规则。 莱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先导人物,首次把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把文本按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提出三大功能文本类型(text-type信息选取恰当语言和文体形式,向读者呈现客观世界的物体和现象;表达型注重美学功能,文体形式的选择要体现美学效果;诱导型内容和形式应以获取文本预期的超语言效果为准则。 (二)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莱斯的信息表达型诱导型类文本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文本体裁: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唤型文本Newmark1982:21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两种翻译方法。表达型文本如官方文告,自传文学私人书信等,重在表达作者思想,体现作者个性,尤其是作者个人语风格个人习语idiolect为保留原文形式,使译文在结构和词序上力求接近原文,应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信息型文本如自然科学报刊文章,会议记录等,重在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信息传递的效果,应采用交际翻译的手法,Newmark1982:39呼唤型文本如通告,说明书,公共宣传品等,重在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以唤起他们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因此,译文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心理感受和欣赏习惯,运用它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采取而不是复制的方法,对文本做逻辑上的改进,通过重组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地道流畅,明白易懂,加强译文的可读性Newmark1982:42由于大多数文本三种功能兼有,而以其中一种为主。因此,译者应首先确定文本的主要功能,或同一文本不同部分的语言功能,进而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手法。 (三)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圣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yh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