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苏轼的词--评〈水调歌头〉_议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苏轼的词--评〈水调歌头〉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 磨灭的历史意义。而苏轼的词在词的发展中,一洗唐代以来 宫体词脂粉香泽之气,首创豪放派之先河,我们可以说,在词 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是一座丰碑。下面,我仅就〈水调歌头》 一词,浅析一下苏轼的豪放词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在月光下思念弟弟的词,读完上阕,我不禁首先 为词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自古以来,写中秋赏月的诗词不少,但许多作者往往把自己置于月外,仅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 度来描述月色。而东坡则不然,他竟然把自己置于月宫主人 的位置。他在饮酒赏月中,逸兴神飞,神游月宫给人一种超凡 脱俗的感觉。读到这里,就不由让我们同样产生了豪迈的感 情,深深地被词的意境所吸引,尤其是那句“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大有使人飘飘欲仙的感觉。中国 文学史上,若谈起浪漫的想象,当首推屈原、李白,他们在诗中 常能不为世俗所羁绊,而能扬起长袖、高歌呐喊,畅游寰宇。 现在读到东坡的词,又使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形象。不过,当我 们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又感到东坡又胜一筹。 他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虽然政治上也遭受过种种挫折,但还感到“人间”更为可爱, 他这种屡遭贬斥仍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更使我们感动。这正 是苏词豪迈的根源。这是他百折不挠精神在词中的体现。这 一点在词的下阕中同样可以体会到。
下阕中,作者一开始就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诗人彻夜不眠 的情景。“转”、“低”两字充分体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更衬托 出作者思念弟弟子由的深情。这也反映出了东坡在用词上的 高超技巧。往下,诗人并不是在词中洒泪哀叹,而是笔锋一 转,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 规律来劝慰自己,表现了诗人深晓生活的规律和开阔的胸怀。 读到这儿,就会使我们的心胸也豁然开朗。最后,又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现诗人美好的愿望。这立即使我们 眼前一片光明。就是这样的希望,能使人不怕挫折,去奋斗, 去战胜一切困难。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豪放派词的关键之处, 就是不管抒发什么样的忧愁烦恼,总是满怀着希望,所以也总 有鼓舞人们的力量。
后人评价苏轼写词“以诗入词”,说他“无意不可入,无事 不可言”。东坡这首词,正是以诗入词的典型,既表现了深情, 又写得很庄重,十分有气概,彻底地扭转了人们对“诗庄词艳” 的看法。此外,不难看出,苏轼词中的豪放气概,正是来源于 他开阔的胸怀与正确的处世态度,没有思想作为底蕴,是无法 构成如此感人的艺术佳作的。后来的岳飞、陆游、辛弃疾的豪 放词作也无不是这样。
2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