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师小学语文二上第一单元语文天地《露珠》课文解读》,欢迎阅读!

课文解读
这首诗以丰富新奇的想象描绘了草地上的露水从形成到蒸发的过程,虽然只有三节九行,但对知识的说明却能与情、景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饶有情趣。
三个小节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露珠从形成到消失的过程。第一节写早晨乍见露珠,想象“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情,即露水形成。第二节写“今天早上”,第三节写“太阳升高”后,也就是上午看到的情景,露水蒸发到空气中或滴落到泥土中去了。
夜里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草叶上,就是露珠。第一节把露珠比喻成“珍珠”,描绘出露珠的大小、形状以及晶莹纯洁,非常贴切。第二节把露珠比喻成眼睛,也很贴切新颖,与第一节不同的是,没有直说,只是想象有人“在草叶上看着我”。第三节写到露珠蒸发后“留下了湿湿的气息、湿湿的泥土”。这里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嗅觉写触觉。露水弥漫在空气中,使人感觉呼吸起来的气息都是“湿湿的”了。
全诗每一小节都是一个问句,好像有位小朋友,正在草地上好奇地发问。疑问代词“谁”有不同的含义:夜里从草地上走过的,包括温度、光照、流动的水汽,等等;早上在草叶上看着“我”的,是露珠;上午收走露珠的,是阳光、微风。诗歌把它们都想象成人,用“谁”统称它们。用拟人的手法“走”“丢”“看着”“打湿”“收走”“留下”,写出从夜里到第二天上午自然界的变化:大自然的手在摆弄、装饰着草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1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