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2023-01-20 06:46: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欢迎阅读!
孟子,人性本善,认为,为什么
为什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他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人性本善。《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便出于孟子。孟子认为人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属性。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生而具有“仁义之心”(也就是“良心”)。这个“仁心”并非仅仅圣贤才有,而是人皆有之。只不过圣贤能够保有此心,而一般人经常会遗忘此心。遗忘并不意味着这种良心是“无”,只是没有将那本心保持好。孟子又将这种心称为“不忍人之心”。他说,假如有一个婴儿将要掉到井中,每一个见到此情形的人都会起怵惕恻隐之心而想去救他。这并不是因为与婴儿的父母有交情,也不是为了赢得乡邻的赞誉,更不是因为婴儿的哭声令人心烦意乱。孟子认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内在具有的行为倾向。人心所具有的这种倾向,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这四种心又分别对应着仁、义、礼、智四种德性。孟子说四心是仁义礼智之四端,所谓“端”,就是萌芽、开始,孟子认为,如果人能够保持和扩充这四心,自然就会成为君子甚至是圣贤。

孟子说的人性本善,其原意是指人皆具有善端,内在地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德性。儒家重视成圣成贤,向来认为人之所以为圣贤,在于对圣贤所制定的规则(礼乐)的遵守,简而言之,就是主张以外在的形式来规范和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圣贤的标准;而孟子认为,人能成为圣贤,是由于他保持了人所具有的内在的良知,从而把成圣成贤的根据从外在的礼转向内在的仁,这是对儒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D1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