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心理健康先预防——幼儿心理疏导》,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健康先预防——幼儿心理疏导
受疫情的影响,我们迎来了一个漫长的假期。
在这个假期中,父母和孩子一起感受了别样的“宅”时光,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不免感到焦虑和恐慌,担心自己的生命和安全。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面对疫情,孩子的心理防护不能缺位。 为了在疫情防控中主动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今天我们将应对幼儿疫情心理疏导短视频推送给家长,帮助孩子增强心理免疫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好孩子的心理防护,就是给孩子一份特别的爱。 幼儿容易出现的应激心理反应
在认知上,可能因为没有正确认识疫情,夸大想象,甚至出现灾难化的想象。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咬指甲、反复吸吮手指、尿床、乱发脾气、吵闹、哭泣等。
在身体上,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食欲不振,无明显原因的疼痛,或者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01耐心倾听并接受孩子的感受
越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越不喜欢待在家里,或者之前家庭已经计
划好要外出游玩,无论什么原因计划被取消,孩子都会沮丧、生气甚至愤怒。
年幼的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偏低,情绪糟糕的时候可能很执拗。“我不管,我就是想出去玩!我就是要去坐飞机!我就是想坐火车……”被家人阻止后, 会大发脾气、哭闹甚至想夺门而去。
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也难以冷静,耐心用光之后常常以“武力”解决问题。这是不可取的方法,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面对孩子的愤怒和哭闹,家长需要先想办法让孩子平静下来。帮助孩子表达出心里的感觉,是一种有效方法,比如“你很想出去玩,却不能出去玩,心里很着急”、“坐飞机的计划被取消了,你感到生气”、“你哭成这样,是感到很难过吧”等等。
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所以不开心的时候才总是用哭闹来表达。家长协助他们说出内心感受,而不是评价或者指责,才能帮助孩子放松和冷静下来。这个时候讲道理,他们才听得进去。
02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
面对疫情以及假期延长,家长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年幼的孩子非常在意父母的状态,会观察父母的情绪和行为,依此判断外部世界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情绪不稳定,处于紧绷状态,自然无法让孩子感到安全。
父母生活规律,泰然处之,无形中也教会了孩子应对危机的正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u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