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自制“学具”,提高课堂有效性

2023-10-21 02: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巧手自制“学具”,提高课堂有效性》,欢迎阅读!
学具,巧手,自制,课堂,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巧手自制学具,提高课堂有效性

作者:姚正东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年第06

李政道说,自己做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时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制学具。教师自制学具,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教学的深入理解。 一、研读教材,巧妙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具设计的灵感源于教师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对于教材研读得越深入,就越能设计出有创意学具,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科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探究实验的难点,创造出突破教学难点的自制学具,点然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例如,在教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时,笔者设计制作学具,把细微的现象放大,解决了难题。我用一个矿泉水瓶,剪去上半部,在上边沿安装了导水槽,边上放一个小量筒。探究时,先把水倒满矿泉水瓶,以水不溢出为宜,再把橡皮泥做成各种浮的形状,测量出它浮起来的排水量,然后轻轻浸没水中,测量出沉下去的排水量,最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沉的形状排水量小,浮的形状排水量大,而且各种浮的形状排水量基本相等。橡皮泥浮起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排水量增加了。应用学具把原本很细微的水位变化,用小量筒放大了,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经过了学生自主探究,他们对实验结果都相当信服。

学具的构思和设计,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考验,是对教师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力的挖掘。教师坚持不懈的冥思苦想,总能突破常规的思维,打造更适合教学学具,巧妙解决实验教学的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加深入有效的展开。学具的精巧,源自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也源自教师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学具开发,引领教师步入实教学关键的领域,开始对决定实验成败的教学仪器的深入研究和创造。开发学具,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下水实验,悄悄贴近学生的心灵

教师上课前,一定要进行下水实验,擦亮智慧的双眸,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细致观察,观学生所看,解学生之难。在学生探究时,蹲下来,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从学生的视角设身处地去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制作创意学具,突显实验现象,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易于探究,使科学教学顺利展开。为了让学具更加契合教学实际,教师需要沉下心来,摆弄实验器材,积极下水实验,把学生需要做的实验,在上课前先演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现不合适学生实验的学具,要及时进行修改,把问题解决在未然。教师精确调试实验学具,才有利于小学科学实验顺利开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例如,教摆的研究课中,我在课前自己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是否有关时,发现学生不容易控制摆角的大小,导致实验不严谨。就在支架上安装了一个倒置的量角器,帮助学生很好的控制摆幅的大小了,修改后的学具制作直观,一目了然。在制作学具时,教师可以在一些不容易观察的地方做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章,使学生易于观察,促进科学教学的高效展开。量角器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学生很容易使用,促进了实验的顺利进行。修改后的学具有利于反复实验,控制好变量,直观展现控制变量法的要点,教师时刻贴着学生的心灵去思考问题,得出的数据才令人信服,在实验中渗科学思想的点滴教育

通过学具的改进和制作,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教学内容的更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选择学生常见的材料制作学具,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心灵,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得深刻,增加学生探究的深度。教师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对自制学具进行调试,在上课时,学生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实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水实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招妙棋,不断的对学具进行改进,使之适合于当前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下水实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制学具制作的效率,突出自制学具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才能开发出有创意的自制学具,巧妙突破教学的难点。只有长年累月下水实验,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开发出自制学具,悄悄贴近学生的心灵。只要用好了自制学具,就能点亮科学课堂,使之熠熠生辉。我们要坚持自制学具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1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