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2-10-10 00:51: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欢迎阅读!
培养方案,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专业


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能够研究和解决统计学专业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开拓精神以及体魄健康的统计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

1.系统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独立研究和处理统计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从事统计理论研究、统计业务能力和高校教学的能力。

2.在掌握统计学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硕士学位论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价值,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3.掌握一门外国语(首选英语,能够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二、研究方向

1市场调查与分析 2.统计模型及其应用 3.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3年。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和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5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的硕士生,若以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SSCI检索源刊物上或学校规定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论文1篇以上(含1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论文2篇以上(含2篇),经本专业硕士生导师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30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并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 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自主学习及参与科研活动为主要培养方式。

自主学习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除自己查阅与所开课程及本专业相关的参考资料外,还必须完成指定的经典文献阅读的任务。

参与科研活动,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导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 2. 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 硕士研究教学形式将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学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课程设置

公共 基础课



100020001001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开课 学期

秋季 春季 秋季

60 3 80 4

备注

100020001002-x 基础外国语

均为必修课

103020102001 103020102002

高级微观经济 高级宏观经济 高级计量经济 经济数学模型 国际经济 多元统计分析

宏观经济统计与数量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时间序列分析 优化技术分析 统计学专题 经济计量模型应用 抽样技术

秋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60 2 60 2 60 2 60 2 6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硕士生需在专业领40 2 域内选择3640 2 分的课程

硕士生需选择 36学分的课程



学科 基础课

103020102003 103020102004 103020102005 103020903001

专业 主干课

103020903002 103020903003 103020903004 103020903005



专业103020904001 103020904002 103020904003

方向





研究生选修全校公选课、跨专业课程至少12学分。

业课



2教学方式

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学习中的作用。

3.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以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学科基础课中至少有一门课程为闭卷考试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倡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尽早拟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做进展报告,并在导师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硕士生读研期间是否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八、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教育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教育活动,力求实践教育贯穿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经典文献目录

1.联合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中译本1995 2.李成瑞 21世纪统计三大新题初探》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J.T.Lessier 金勇进译 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4.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唐埃思里奇著 朱钢译《应用经济研究方法论》(第2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x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