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通假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3-01-31 05:3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通假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欢迎阅读!
通假,几个问题,注意,学习


2016-8-10张翠荣

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古字通假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即能否识别出通假字直接影响到对文本的解读,但要确切识别出通假字,对我们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对教师来说也非易事)。今天我们就说说学习通假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 一、何为“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通”,意思是通用;“假”,意思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词‛在汉语中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

例如《鸿门宴》:‚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重耳之亡》:‚子盍蚤自贰焉。‛这两个‚蚤(zǎo)‛字都通‚早‛。本来表示早晨的zǎo应写作‚早‛但这两处却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即‚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 那我们该: 二、如何识别通假字

如何识别通假字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了解通假字与本字多为同音代替这个基本规律,本字就是被替代的字。具体说,它们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例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读‚fǎn‛。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读‚zuò‛读音完全相同。

2.

例如:(3)“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读‚wú‛。 4属予作文以记之。《赤壁赋》‚属‛通‚嘱‛嘱咐,托付,动词。

‚亡‛通‚无‛,两个字声母相同,有人称‚双声通假‛:‚属‛通‚嘱‛,两个字韵母相同,也称‚叠韵通假‛。这两种现象统称‚近音通假‛。

3.

例如:

5)君子生非异也。(《劝学》)‚生‛通‚性‛,资质、禀赋。

1


6)“将军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读‚pī‛。两个字声母和韵母均不相同。

必须指出,上述通假现象的读音异同,都是根据现代词语的读音和古代词语的读音相比较而言的,而古代词语的读音和现代词语的读音是有变化的。在古代,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多为同音和近音。

4.

例如: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说”通“悦”,读“yuè”。还有像“女”通“汝”“三岁贯(辛勤伺候)汝,莫我肯顾”(多年辛苦养活你,你却不顾我。)这里“三岁”表示多年。三岁言其久,“女”通“汝”,暗指统治者。等,都是因为形体相近而形成的通假现象。通假字一般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字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在古代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任意代替。例如:

8)“默而识之”(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论语》六则)

“识”是“志”的通假字,如果用“致”、“秩”等代替“志”就不行。另外,“识”可以通“志”,反过来,“志”却不能通“识”。

掌握了通假规律,读文言文时,当句子中遇到有的字按着它本身的意义理解,在上下文里无法讲通时,就可以考虑它是否通假字。

小发现:

纵观我们所知的通假字,可以发现有些通假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例如:(9)“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10“具告以事” ‚具‛通‚俱‛,具体,详细; 1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要想准确判断句中的通假字,除了把握一定的方法,我们还要多识记,学会积累。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涉及的面较广,但中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并不很多。如‚畔‛通‚叛‛、‚亡‛通‚无‛、‚距‛通‚拒‛、‚惠‛通‚慧‛等。‚读书识字始‛,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对学好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pj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