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想人居环境浅析

2023-05-17 21:3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想人居环境浅析》,欢迎阅读!
人居环境,浅析,可持续发展,理想,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想人居环境浅析

作者:李柯南 姜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

【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想的人居环境两者的关系谈起,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到目前关注的生态建筑学问题,以及国内外在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方面建筑实践,重申了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关注的主题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我们要着眼于全球的思考,立足于地区的行动,建设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想人居环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自然 生态

[ Abstract ] this paper fro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of both the relation between, analys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to the current concern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ecological mental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practice, reiterated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theme of world attention and importance urgency, we want to " focus on global thinking, based on the region of action ", construction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he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 Key word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nature; 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科技四个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现存的制约条件下,争取环境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在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寻找最佳的生态体系和土地利用形式来支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

就整体性人居环境与建筑可持续而言,主要是处理建筑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共生关系,如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绿化布置与周围绿化体系形成网络化、保全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古建筑和传统街区,保存和发展传统民居。 (2)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是要创造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系,强调建筑的全寿命过程。在建筑使用过程的运行管理中,采用长寿命的建筑材料,内外装饰采用可更新的构造方式,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和重新利用。

(3)通过对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合理运用,力求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益最大 化,这是当前可持续规划与建筑研究的重点所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可更新、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系统,如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有效利用水资源,如中水循环利用系统、污水处理系统。

总的来说:可持续的建筑追求环境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社会空间、 经济空间的效率,追求居住环境与建筑运行系统全面生态化。在技术方面,则提 倡依赖地方条件,以合适的技术解决问题。 二、人类聚居学在生态学上的探索

道萨迪亚斯晚年对于人类聚居与全球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表达了深切的关注,他觉得有必要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明智地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对所有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多地感觉到需要一场大的变革。 三、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学在处理人与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一,尊重环境的自然属性。二,整体地考虑生态、社会文化等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强调设计每一局部,每一层次同各级环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三,强调设计过程的多学科性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共同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复杂关系。

生态建筑学的任务是改善人类聚居环境,目标是创造自然、经济社会的综

合效益。生态建筑学是立足于生态学原理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所关心的不是生态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一部分。生态建筑学把建筑作为生态过程整体中的一部分来研究,并且以整体有序和循环再生为其基本原则。 四、国外创新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

可持续设计目标在于,满足现在的需要而不用消耗自然的资源。可持续设计必须包括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规则的关心,和关心建筑以及城市的能源使用以及环境影响一样,因此,可持续建筑的核心在于:低能耗、广适应性、资源效率。

高技派的典型代表性人物理查德·罗杰斯,曾经在东京中心区某小山上设计过一栋利用风能的写字楼。建筑的主体部分面对高速公路,外墙为直线;南立面是比较平滑的曲线型,曲面的形状使空气流经主建筑和服务楼之间的缝隙,当风通过办公楼和服务楼时,被曲面压缩和加速,从而推动缝隙间的涡轮风扇而产生电力 服务大楼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也像通风烟囱一样,装饰有透明玻璃、漫射玻璃和不透明板的北立面允许日光进入到需要自然照明的空间,而其他受阳光直接照射的立面是热绝缘的。热绝缘立面和内部的混凝土结构吸收大部分的太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热。地下室周围的水被用作热存储体。这些水在夏天被作为冷却剂,冬天作为加热剂来温暖冷空气。

另一位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并不仅仅是单座的建筑,其概念可以扩展到整个城市、区域乃至地球全体。现在的城市发展己经吞噬了太多的土地。一个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可以减少土地消耗而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娱乐社区。

在福斯特看来,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用最少的来做最多的。这句话可能是密斯那句著名的少就是多的生态解释。建筑应该有比较灵活的可变性,这样它就可以为人类提供更长久的服务。从而减少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改建可以看做是福斯特在这方面的实践。

五、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

中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在于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顺应地域特征,巧妙地综合利用各种生态因子,达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l)对气候的应对

自古以来,房屋就是让人避免受外界气候干扰而得以舒适生活的空间,建筑从其产生时就表现出一定的气候功能。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基础也就是以满足人类生理舒适为目的适应过程。

(2)对地形地貌的应对

营建活动的进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充分利用基地的各种地理、环境因素,顺应地形地貌,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珍惜土地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3)对材料的应对

充分利用乡土建筑材料,发挥构件材料的天然性能。 (4)对资源的应对

保护和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首先表现在村落、城镇的选址上,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就从总体上利用了自然资源,使整个居住环境享受到充沛的日照,回避了寒风,减轻了潮湿,重视理水,节约水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z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