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寄宿制”弊端多》,欢迎阅读!

“寄宿制”弊端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笼。这些学校较一般学校设施更齐全,师资水平更高,教学理念更先进,当然收费也比较高。很多家长以自己的孩子上这样的学校为荣,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其它原因顾不上教育孩子,寄宿制学校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还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寄宿制学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们的愿望是好的,可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寄宿制学校任教的经验却发现了寄宿教育弊端很多。
首先寄宿制学校中的学生在成长中往往缺少道德标杆。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知识的成长期,可以说几乎没有自己的人生标准,如果长期住宿,那么他们受到最大的影响来自于谁呢?是教师还是周围的同学?教师再细心,再有爱心也不可能代替他们的父母,也不可能和他们朝夕相处,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生活需求,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往往是他们的同学,那么,一群思想水平相差无几的孩子们就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他们的道德标准,这种标准往往孩子气,很幼稚,又带一些江湖气,很势利,这对于孩子的思想成长几乎是没有好处的。
其次,寄宿制学校中成长的学生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关爱。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取代家庭教育,任何一种爱都不能取代父母之爱。寄宿制中的中小学学生,正是需要爱需要安全感的时候,教师无论多么神圣伟大也不能取代他的父母亲,学校管理无论多么严格服务多么周到也不能代替他们的家庭。当寄宿制中的中小学生面对烦恼与冲突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不能及时和父母沟通,不能有家庭的温暖,很多学生性格孤僻、暴躁、执拗,还有很多学生走另一个极端:无主见、无个性、随波逐流。在他们的心里普遍缺少责任感——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爱与安全感的缺失,使他们的目光茫然、表情麻木,容易形成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而孩子的坚强、懂事亦不能掩盖内心深处
对亲情的渴望,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的健康成长,失去“根”的孩子就算长大后事业有成也可能是个可悲的人。
第三,在寄宿学校中教师与家长缺少合作,易导致问题学生。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由于住校,与教师的零距离接触,降低了教师的威严感和神秘感,对老师的叮嘱与批评容易逐渐产生倦怠感,时间长了,教师的话就会“充耳不闻”,打造出“刀枪不入”的问题生。同时,孩子的很多领域都不是教师能够力所能及的,必须家长的及时配合。很多寄宿制学生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现象,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虽然教师百般努力,但是由于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久而久之,愈演愈烈,教师与学校无计可施,最后只好放弃。
第四,寄宿制学生容易疏于管理,出现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因为寄宿,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关心孩子的表现形式就成了给孩子物质上的支持,因为怕孩子缺着,所以一般都要多给生活费,这样孩子往往养成随意消费的习惯,这种消费极易形成儿童的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缺少勤俭节约的意识,一旦钱不够花,就会引发各种道德品行问题。由于长期住宿,偶尔回家,家长也尽量娇纵孩子,满足孩子的种种过分的愿望,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另外由于寄宿制学校管理一般都很严格,一旦休息,学生就会如出圈的野马,刹不住笼头,容易自我放纵来减压,在寄宿与回家之间的空隙里,就会发生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
另外寄宿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在初中尤其突出,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思想不成熟,但是情绪最容易激动的时候,把这么多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很容易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而“圈养式”的生活模式,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化矛盾,使问题一旦爆发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即使是学校严格管理,也很难完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以上种种,是笔者对寄宿制教育的观察和反思,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上学读书只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让学校教育代替一切,否则是不是另一种畸形?对于冲着学校优质教学条件和优质资源送孩子去寄宿的家长们,那些忙于工作或为了推卸教育孩子责任的家长们,是不是该思考些什么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h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