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2022-12-25 22:1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欢迎阅读!
思维,特点,阶段,儿童,发展
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说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必然要谈到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什么我要用伟大这样的词呀,因为在美国每年都要评十大心理学家。皮亚杰大约已在1980年逝世,可是现在还给他评了第一。有人把斯金纳评第一,但常常还是把皮亚杰评第一。皮亚杰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是瑞士心理学家,在法国长期工作。他既在瑞士工作又在法国工作,而他主要研究儿童思维、儿童认知、儿童智力的。他认为一个人心理发展、智力发展、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感知阶段03

出生后的两、三年是动作感知阶段。他认为第一个阶段,人的思维靠两个东西,一个是靠动作,一个是靠感知觉以及动作的对象。皮球滚到床底下,你用什么方法把它捡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要靠两个东西,一个是呼噜胡噜爬进去用手取;要么就用钩子把它钩出来。两个东西不是都要靠动作嘛?那么怎么把它钩出来呢?首先要看得见、摸的着,如果看都看不见那就瞎胡弄了。03岁阶段,人的思维一个依赖动作一个靠感知。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37

前运算阶段主要靠一种表象、靠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

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中国的小学阶段712岁,这个时候他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导,但是还要依靠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柱。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

能够用假设,假设怎么怎么样,这个时候也就是12岁以后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0~2

特点: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先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所以,儿童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在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里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象,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 前运算阶段2~67

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前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第三个特点是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现象的束缚,获得了逻辑性。表现之一是儿童获得了守恒概念,表现之二是儿童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表现之三是儿童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儿童思维的逻辑性还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辑思维的结构。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

特点: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更具有系统性。它可以使儿童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最有力的思维工具。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1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

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NO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