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兴趣班“束缚”了孩子的暑假

2022-10-28 17:39:5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莫让兴趣班“束缚”了孩子的暑假》,欢迎阅读!
莫让,兴趣班,束缚,暑假,孩子
莫让兴趣班“束缚”了孩子的暑假



暑期将至,本想利用这个假期好好放松心情的孩子们却乐不起来。不少家长早早为孩子选报社会上的各类兴趣班,将孩子的假期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家长看来,将孩子送入兴趣班,一方面能使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或提高成绩,另一方面还能让人帮忙照看孩子,的确省心不少。但对孩子而言,所谓的兴趣班是否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门类繁多的兴趣班,是否又真能如家长所愿,让孩子学有所成?如何平衡家长和孩子的诉求?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教师。

为孩子选报兴趣班前先征求孩子的意愿

“兴趣班不是有兴趣才去学的吗?我没有兴趣为什么还要学?”“上兴趣班就是为了培养你的兴趣。这是发生在杭城某小学年级学生王涵宇和妈妈之间的一场争论。假期还没开始,王涵宇妈妈就已经给她报了奥数、英语绘画、舞蹈、游泳5个兴趣班。王涵宇调侃道:“可以预想,这个暑假我不是在上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中心小学教师叶赞伟曾在班上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0%的学生接受父母给自己报的各种兴趣班,9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上兴趣班”“父母在给孩子选报兴趣班时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往往是‘孩子需要学什么’而非‘孩子想学什么’叶赞伟认为,暑期兴趣班并非多多益善,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学有余力,是否有某一方面的爱好,切忌不顾孩子的兴趣和健康逼迫他们参加没有兴趣的兴趣班。

“强迫孩子参加自己并不热衷的兴趣班,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负担,使他们产生厌恶情绪。慈溪市观海卫镇卫山学校教师王永生的观点和叶赞伟不谋而合,“参加暑期兴趣班不是为了给孩子加压,而是为了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家长在给孩子选报兴趣班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理性选择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兴趣班。

但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幼儿园、小学低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常常会转移兴趣。杭州滨兴学校教师姚贺国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儿子对画画感兴趣,于是他想给孩子报一个绘画班,但和孩子一起来到培训机构报名时,孩子见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彩泥,于是又临时变卦想报手工班。姚贺国顺从了孩子的想法。他说:“低段儿童兴趣多变是正常现象,此时家长更应和孩子及时沟通交流,适时引导,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在姚贺国看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像大自然孕育生命一样,让儿童成为儿童,努力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禁锢孩子的自然成长。

塑造健康的人格比“让孩子起步早一点”更重要

采访中,记者发现,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种提高类、冲刺类、考级类补习班成了不少家长首选的“香饽饽”“过去,我总认为只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够了,但看着周围朋友的小孩从小就开始学习奥数、英语,还没上一年级就会认2000多个生字,会算千以内的加减法,我也不由得焦虑起来。”一名张姓家长道出了“虎妈”们的心声。采访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家长口中被频频提及。 “如今的暑假俨然成了‘全民皆补’的‘第三学期’,来自中高考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使得不少家长产生了‘焦虑心理’,将对孩子的培养视作一场无形的比赛,希望孩子能起步早一点、竞技能力强一些。宁波的刘老师说道,在假期适当给孩子查漏补缺未尝不可,但一味看重分数、成绩,只会适得其反。

“假期应该是孩子劳逸结合、积聚能量、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最佳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并非忙碌奔波于各类补习班之间,而应拥抱自然、体验社会,如


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旅行、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王永生认为,体验童年的快乐,塑造健康的人格比“让孩子起步早一点”更重要。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情商、逆商的户外培训活动悄然兴起,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热捧。松阳县民族中学每年暑假都会组织一批学生参加由学校绿谷攀岩工作室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办的为期一周的攀岩夏令营。参与的体验项目包括攀岩、高空绳降、山地徒步、丛林寻宝等二十余项。“互动合作式的体验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教师杨红卫如是说。

给孩子多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是否要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一问题,有着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叶赞伟感慨颇多:“今年暑期,孩子明确表态不上兴趣班,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报了三五个培训班,自己的孩子却在和我讨论报班与否的问题,我不由得火冒三丈。但孩子却认真地对他说:“平时学习已经够辛苦了,我只想利用这个暑假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出去走走,回乡看看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罢孩子的话,叶赞伟决定这个暑假就让孩子“说了算”。之后他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做了调查,结果发现80%以上的学生希望可以自主安排暑假。 前不久,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20余所中小学8347名学生参与了某杂志社发起的问卷调查其中20.46%的孩子希望“假期多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拓展知识面”这一结果表明,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更希望通过“读万卷书”的方式进行课外学习“人的精神成长离不开阅读,青少年时期恰恰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期’,家长不妨给孩子多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能在假期里多读几本好书。”一位极其看重“阅读”价值的的教师如是说。 几天前,苍南县马站一中的几名学生因为想在假期里练习舞蹈,向教师借来了学校舞蹈室的钥匙。当被问及“假期里没有老师,跟谁学习”时,一个小姑娘竟爽快地回答:“我们跟视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真正热爱某项事物,才能激发学习潜能。”马站一中教师吴笔建说道,“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假期做自己感兴趣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暑期生活并从中受益。

“假期本就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家长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主、自愿安排、自主完成,这比给孩子强加各种任务和目标更为有效。”叶赞伟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m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