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治理现状及对策

2023-05-11 02: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社区治理现状及对策》,欢迎阅读!
对策,治理,现状,我国,社区
我国社区治理现状及对策

作者:丁红梅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7



丁红梅/中共安徽省望江县委党校

要:随着经济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分化,党中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角度,本文以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现阶段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出发,系统阐述影响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如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社区服务机制等,为加快推进我国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治理;行政化;服务体系;社会参与

民生问题关乎国之根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此外,据统计,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但户籍城镇化率仅为44.4%,广大流动人口仍未享受到均等化的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府职能的下放,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事务越来越多;同时,市场化改革和单位制解体带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和矛盾隐患,也使得社区治理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导致当前社区治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措施以期加强社区治理。

新形势下,加强社区治理的实践和研究可以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疏解因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冲突而带来的社会生活方面的某些秩序失范问题,切实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激发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促进城市科学治理,满足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社区治理的研究现状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总结学者关于社区治理的几种观点。何雪松、李佳薇学者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社区信息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相关对策[1];刘春呈探讨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推进社区管理服务理念转型优化、深化网格化管理制改革、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度整合[2];贾志科、罗志华论述了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的工作路径,以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3];殷闽华基于物业管理如何融入社区治理的视角,研究了物业服务质量对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达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目的[4];李钊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工作路径,为我国公共领域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5]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了现阶段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社区治理的现有文献资料,以此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借助该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国内社区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当前社区治理的不足,并且提出我国社区治理的合理化建议。案例分析法主要是指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作为案例,以此来进行观点和主题的论证。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武汉、北京等地采取的措施,论证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社区治理水平。

二、现阶段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行政

当前,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其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工作方式机关化、行政事务膨胀化。第一,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由于缺乏相应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社区居委会在规章制度以及经费管理上受到很大的制约,且街道办将具体事务下放到居委会,导致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经常成为街道办的附属办公机构。第二,工作方式机关化。社区居委会往往沿用政府单位的8小时上班制,无法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传达工作也往往采取上达下效的方式,使社区管理行政化日益加重。第三,行政事务膨胀化。近年来,随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原本属于街道办的任务也被下放到社区委员会,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等,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日益复杂[6]

(二)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区服务体系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着重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以提供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设施过于陈旧老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及服务内容单一等。受传管理观念影响,社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定位模糊,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对社区新型服务体系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影响社区整体服务效益的提高。此外,社区工作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服务人才短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复杂等,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社区工作系统和实践经验也有所欠缺,导致社区服务水平低下[7]

(三)社区参与浅层化

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居民参与率是衡量社区自治成效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社区参与制度不完善,从而出现社区居委会“一言堂”现象,居民参与普遍不足,且社区参与呈现浅层化趋势。其主要表现为:政治性参与少,非政治性参与多,如居委会选举等;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普遍不高,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薄弱。此外,协同治理初级化也是社区治理浅层化的主要表现。近年来,协同治理实施难度高,政府支持力度不足,非政府组织发展力量薄弱,以及居民参与积极性低,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因此,我国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并未真正形成。

三、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办事效率

新时代,社区治理制度规范也应与时俱进,满足当前发展形势的要求,完善社区治理,健管理制度体系,注重顶层制度和规划发展,提高社区办事效率。健全社区管理制度体系,以社区实际情况为主,制定与相关法律法规相符的规章制度,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避免出现街道办下放工作任务到社区委员会,减轻社区行政事务负担。政府在向社区委员会和街道办派工作任务时,应完善约束机制,为社区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严格审核,减轻社区行政负担,提高社区办事质量,促进社区长远发展。比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返城复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小区采取“一刀切”的措施,阻碍了符合条件的社区租户正常

返工,但有的小区采取绿码通行的方式,既达到了疫情防控的要求,又提高了社区的服务质量。


(二)完善社区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第一,加快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物文化需求。比如: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武汉市某小区为解决小区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买菜不便利的问题,社区管理人员主动承担起为居民买菜的社区服务,既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的实际需求,又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第二,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资源合理配置,使其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比如,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多地小区采取封管理,武汉市某小区社区管理人员将全国各地捐赠的蔬菜瓜果优先发放给小区内的困难群众和老年人,有效促进了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强培训,建立工作评估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质量提升

(三)构建多元化治理主体,提高公众参与度

新时代,完善社区治理,应构建多元化治理主体,提高公众参与度。首先,政府应承担起协调监督、组织规划等职能,避免出现使社区管理过于行政化的倾向。比如:成都市早在2017年已经批准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各方资源,优化顶层设计。疫情发生后,防控指令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到街道、社区,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对这次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其次,深化社区居民参与,有序推动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提高居民参与度,提升社区民主选举质量,创新参与方式,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活动。最后,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加强对社区管理工作的监督,搭建服务平台,重点培育社区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雪松,李佳薇.数据化时代社区信息治理体系的重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4-20172.

[2]李钊.后疫情时代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路径[J].中国房地产,202015):70-79.

[3]刘春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背景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5-13.

[4]贾志科,罗志华.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晋阳学刊,20203):106-112.

[5]殷闽华.社区治理中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对居民归属感的影响[J].东南学术,20203):162-171.

[6]黄相怀.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N].中国城市报,2020-04-20017.

[7]胡守勇.强化城乡社区治理的科技支撑[N].中国社会报,2020-04-20007.

作者简介:丁红梅(1970—),女,安徽桐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G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