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2022-10-09 14:5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议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欢迎阅读!
小议,翻译,关系,文化
小议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作者:倪慧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1



摘要:当前,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因此,翻译必然要考虑到文化问题。但翻译最终还得通过语言的操作来完成,所以,在翻译研究中,语言与文化、宏观与微观这两方面都不能忽视。

关键词: 翻译;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10102

一、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美国的《韦氏新大学辞典》给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本族语言到一种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中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在保持其内容及意义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的过程。”英国著名翻译教育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则认为,翻译是按照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It is rende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into 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at the author intended the text.(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我国著名革命家兼文学家瞿秋白说:“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中得来的概念……”等等。

二、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社会背景知识决定语言的深层含义。由于语言与文化的这种难分难解的关系,任何语篇都脱胎于某种特定的文化,都是某种文化类型的产物。文化因素沉淀在语篇中,反映一个语言团体的社会习俗、政治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背景知识、思维方式、文学作品以及心理状态等等。因此在不少情况下,对源语语篇的正确理解必须联系语境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研究文化与翻译的关系,首先是基于文化与语言关系的研究之上,尤其是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之上。但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得更进一步。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在比较两种语言与文化基础上,还要研究译入语中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在译入语读者中的理解和反应。

三、如何研究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研究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研究,二是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

(一) 文化与翻译的宏观研究

人类自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现代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更是以空前的规模、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着。但文化交流就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研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就能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既促进了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从宏观方面来研究文化与翻译,就是要看看翻译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种文化是怎样被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两种文化在交流过程中既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当前的翻译研究学派和多元体系派就十分重视这些问题的研究

(二)文化与翻译的微观研究

从微观方面来研究文化与翻译,就是看看哪些文化因素影响和制约了翻译。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我们就得看看译者怎样既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又要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进而也要看看词语中的文化因素怎样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同时需要考察一下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的误译。

四、东西语言文化的一般差异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能力习惯”(人类学家泰勒语,见罗常培,19891)。任何一种语言都生长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中,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特征包括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翻译要了解原语,不得不对其文化特点有所了解。

以汉语和英语为代表的东西方两大区域呈现不同的文化体系,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地域观念和传统习惯。

(一)思维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语言对人类思维的制约方面。一个人的思想方式是受他所没有意识到的语言形式的那些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

印欧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句子格局表现出一种思维推演的框架,它基于以形式逻辑为基础来表达思想。而汉语传统的造句形式不能完全以形式逻辑去规范,汉语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句读简短,形式松弛,结构和谐,上下贯通。

(二)文化心理

当代心理学的实验对语言制约人的思维与认知作了肯定的论证。根据Stroop干扰实验,熟练掌握自己母语的人,当使用某一特定词的时候,必然内心里激发起这词的语意代码。例如,中国人看到或使用“红(色)”一词时,经常跟喜庆、欢乐、荣耀、革命之类的意义联系起来。而西方人对red一词的联想除了有喜庆、欢乐的一面之外,却也有暴力、流血的一面。

一个民族的语言结构和词语运用与其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有内在联系,因而对原语的分析和理解必须符合说话人的真实心理活动过程。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对原语的分析和理解必须符合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语言认知心理。

(三)价值观念

不同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的世界是很不相同的。各民族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赋予同一事物以不同的意义,反映在语言上对词的褒贬不一。


例如,英语对绵羊(sheep)和山羊(goat)有明确的区分。Sheep驯顺善良,可指好人;goat可指坏人,淫荡邪恶。汉语对绵羊和山羊统称为羊,在客观意义上sheepgoat无所谓善恶。

(四)地理环境

由于不同民族的生存和生活的客观条件不同,词语产生的理据不同,由此而产生的语言文化差异比比皆是。汉语说“雨后春笋”,英语说“spring like mushrooms”。汉民族自古以来用牛耕地,养牛、放牛、食用牛肉,牛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多有与牛相关的成语,例如“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九牛二虎之力”等。而英国系岛国,四面环山,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因此,多有与鱼相关的成语。如a fish out of water(不得其所的人),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cold fish(冷冰冰的家伙)等等。

(五)传统习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它被打上了文化传统的深深烙印。传统习俗包括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传承、宗教信仰等多方面。

每一种民族的语言都按其文化需要对现实切分,一般说来,对该民族越是重要的东西,“语言分割”越是细密。汉族人长期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对于父母同辈男性亲属分为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夫,对于相应的亲属女性则分为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而英语统称uncleaunt,只有性别的区分,而无父系母系和长幼之分。

五、总结

研究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涉及语言与文化的比较。比较语言学或比较文学都不足以涵盖其研究的范围。因为,大家都承认,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不能解决翻译中的全部问题。文化的交汇必然伴随着语言的接触和交融,文化交流中的翻译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认真分析并深入研究这一整个翻译过程,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奠定当代翻译学基础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争鸣. 论意译、直译、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A.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C.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方梦之.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8.

3]傅敬民, 张顺梅, 薛清. 英汉翻译辨析[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4]郭富强.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5]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6]王佐良.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A. 王佐良. 翻译: 思考与笔试[C.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7]王佐良. 翻译与文化繁荣[A. 王佐良. 翻译: 思考与笔试[C. 北京: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8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X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