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6年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2016 年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
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 学,不知义 。
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 知义 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 而 近朱赤, 近墨黑 中的 赤 和 墨 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 征。
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 倡导的 见人善,即思齐 , 见人恶,即内时, 勿富,勿骄贫 , 凡 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 《五经》里,固 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 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 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 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
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 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 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
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 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推荐阅读: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 人格应是
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 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 --真;品德 --美;情感 --善。
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 求,缺一不可。
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 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 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 会准则的定位。
例如,当某人遇险, 有人挺身而出营救、 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 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
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 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
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 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 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
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 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 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 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
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 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 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 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
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
这样在校园里就刨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另外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学生对人格的评价 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 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
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青少年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 我评价,使他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 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 产生强烈的影响。
社会风尚是社会成员总体人格的展示, 不仅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 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人与人关系中,与其坐叹世风日下,不如从检查自己的人格行为 开始认真、负责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生,使他们都成为追求 真善美、具有圆满人格的,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文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