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欢迎阅读!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1.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称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主要考验有哪些?[单选、多选、简答]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困难: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各族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哪些措施】[多选、简答、论述]
答:1)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2)开展土地革命及其其他民主改革;3)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其他多方面的民主改革;4)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5)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统一全国财政。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节减;6)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反”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指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御资产阶级的腐蚀。
[多选]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 ①《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3.[多选、简答]新中国是怎样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打开外交局面的?
(1)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同苏联等欧亚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3)1952年10月,主持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号召亚太地区和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4)参加抗美援朝并取得胜利,使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为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1)[多选]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2)[多选、简答]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哪些种类的经济成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3)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最主要的。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实际步骤【采取哪些措施】,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1)[多选、简答]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采取哪些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条道路。
1)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最好的选择。
2)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简答、论述]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4)[简答、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点。
(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简答、论述]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开辟中国社会改造道路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多选、简答、论述]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②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方法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答: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验 1)实行的是和平赎买,这样既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2)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3)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改造和对企业的改造结合起来,这样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又保持了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如何改造的: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赎买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初级形式: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四马分肥”的办法,“四马分肥”具体是指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q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