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化腐朽为神奇的中华古诗词

2022-08-25 15:4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化腐朽为神奇的中华古诗词》,欢迎阅读!
百炼,千炼,化腐朽为神奇,古诗词,中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化腐朽为神奇的中华古诗词

作者:夏金春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08年第10

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中华古典诗词用语言化腐朽为神奇。

目前的中学诗词教学,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教师仍没明确古诗词教学对人的素质培养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受自身文学素养的限制,往往忽视诗教学的美育功能。表现为用机械教学方法进行单调枯燥的分析,用过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解剖一首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词。他们或只顾讲清诗句大意,或只顾简单交代诗人身世、写作背景,或只顾罗列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教法,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学生成了被动接受诗词的机器,谈何美育?谈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江泽民语)。笔者认为,成功的诗词教学,教师应满怀诗人的激情,创设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祖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一、熟悉作者、作品创作的环境,理清创作根源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创作者的性格根源。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主观审美感受,诗歌更是主体意识的河流,或抒情,或说理,都是有感而发。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作品产生的社会根源和作者性格根源,对学生理解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都至关重要。陶渊明的,杜甫的,李白的飘逸就是在作者、作品的介绍中实现的。

二、体会诗歌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

诗歌讲究炼字,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诗歌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往往体现在字斟句酌中。诗词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意境优美的诗词作品的感染力特别强,王维《山居秋暝》对山村景色这样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Z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