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药肾毒性原因分析》,欢迎阅读!

中药肾毒性原因分析
作者:孙 彤,等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2期
孙 彤1 车树强2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300193 2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天津市 300120【摘 要】中药肾毒性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学者和医生也对此强烈关注。究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就药物自身毒性成分,药物配伍不当,药物炮制不当,长期大量服药等诸多方面一一分析,以增加对中药肾毒性的认识,减少中草药肾毒性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肾毒性;原因
近几年,中药被广泛应用,国内外关于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引起广泛关注。1964 年,吴氏[1] 首次报道了因木通煎剂超量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后,又有大量文献报道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因此被命名为“马兜铃酸肾病”,目前,中药肾毒性问题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下面就其产生的原因做一简要阐释。
1 药物因素
1.1 自身肾毒性
有些中草药及其加工品本身含有毒性物质,若过量即可引起肾损害。如现已报道的木通[2]、雷公藤[3] 和消栓灵[4] 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肝损伤。
另外,有的中草药治疗量与肾性中毒量非常接近。如雷公藤可以治疗肾炎及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其肾毒性也较明显,究其原因,混合五种生物碱的雷公藤碱和三个有显著细胞毒性的二菇环氧化合物是罪魁祸首。有学者从中毒死尸中发现雷公藤所致的广泛胃肠道出血、肝肺疲血、心肌出血及肾小管坏死等现象。另外,斑蝥的肾毒性关键是斑蝥素,它是把双刃剑,既是药理成分,又可造成肾损害。如血尿、肾炎、膀胱炎,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有多例报道有关斑蝥的肾损害案例。有鉴于此,关于具肾毒性中药的剂量必须严格控制,因目前对中药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认识和研究有限,对其成分认识远远不够,故对其中毒量难以把握,还需进行大量的临床以及动物实验。
1.2 品种繁杂
中药品种繁多,有些名字差之毫厘,但药理成分差之千里。对药物不能清除辨别时,就可因错误用药导致脏器损害。以木通为例,有木通、关木通和川木通,药名相似,但属不同科种,木通为木通科;关木通为马兜铃科;川木通为毛莨科。据《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载:木通,又名通草,其味苦、性寒,有利尿及抗菌作用,无肾毒性;关木通,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D、甲醚等,味苦、性寒、有毒,用量过大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川木通,味淡、微苦、性寒,毒性作用不明显。但发现导致肾损害的龙胆泻肝丸,历代本草记载使用的是木通科木通,并不是马兜铃酸科的关木通,之所以发生肾损害是由品种混淆、市场混乱、用药错误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用药不能一概而论,要仔细区别斟酌,以免混淆。
1.3 炮制不当
有些中药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才能降低,如巴豆、苍耳子、江南子、相思子所含毒蛋白需炮制方可去除,若炮制不当则损伤肾脏[5]。
2 医者因素
2.1 药物配伍不当
研究表明,中西药配伍不当多可造成急性肾损害。大黄联合复方甘草合剂可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6];麻黄或含有麻黄的中成药与痢特灵、优降糖等联用时,可因多巴胺、肾上腺素大量蓄积而产生毒副作用[7];五味子、山茱萸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因溶解度降低亦可造成肾损伤[8];某些含蛋白质或多糖的药物与庆大霉素、青霉素配合使用时,造成过敏反应几率较高[9];此外,有些中药注射剂与西药配伍可产生沉淀,造成泌尿系统损伤。
2.2 经验不足
临床中,中医流派甚多,学术思想不尽相同,有些医生惯用单味药大剂量组方,或单凭经验处方,处方常超量,而药物毒性又与剂量是正相关的,试图以加大剂量来提高疗效,实则增加毒性,危害极大。医生对肾毒性药物认识不够,长期使用,造成肝肾损害。有的医生未能全面了解病人的肝肾功能情况,若病人已有肝肾功能减退,则对药物排泄减慢,医者用药时应对药物、剂量、服用时间等做调整,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肾损害的发生。若不能正面了解病情,医者则可能认为是肾脏疾病的正常发展趋势,耽误病情,延误诊治。而此种情况往往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就要求我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知识不断积累。
3 患者因素
3.1 长期大量服药
部分患者因诸多原因无法按时调整处方,长期服用一种药物,导致中草药超量而发生肾损害,亦或长期使用因药物蓄积造成肾功能不全。如有学者报道因朱砂[10]、三棱、莪术[11] 过量使用而致肾损害的病例。药典记载,木通常规用量为6-9g,益母草用量为15-30g,而发生肾损害的报道中,木通与益母草均为长期超量使用而中毒。还有一些矿物药如雄黄等小剂量长期服用亦可导致慢性肾功能损害[12]。
3.2 煎制方法不当
在煎药中,中草药都有各自的煎煮要求,不仅可以增加疗效,更可以减轻药物毒性,如矿石类、滋补类药物需久煎,解表类、芳香类药物需短煎,乌头类药物小剂量需提前煎煮45 分钟,大于15g 则需提前煎煮1.5-2 小时,以降低毒性;雷公藤也需要久煎, 山豆根则随煎煮时间加长而副作用增强;用铝锅、铁锅等煎药, 因器具不当, 也可增加毒性。
3.3 特殊体质
人的体质各有所异,同一种药物同样的剂量对不同的人来说,所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故是否产生毒性、对药物能否耐受,有时完全由患者本身决定。如胖大海无毒,有人服用后却出现血尿[13]。另外,患者生病特殊时期机体处在特殊的反应状态下,也可造成对药物的过敏。如有报道参麦注射液[14]、穿琥宁注射液[15] 引起急性过敏性反应,导致肾间质损害抑或急性肾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肾毒性中药亦如此。只有当医生用心辨证,小心用药,药物优质,合理煎煮时,才能尽可能的发挥药物的功效,避免其所产生的肾毒性。要想做到这样,还要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加倍努力,以便能让中医药造福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吴松寒. 木通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报告[J]. 江苏中医,1964,5(10):12-14.
[2] 李锋, 程庆铄. 对13 例木通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7):4351.
[3] 贾传春, 王秀娟.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6):2731.
[4] 罗书平, 李卫华. 消栓灵致急性肾衰竭伴肝损伤1 例报告[J]. 北京医学,2000,22(3):1821.
[5] 王珣, 吕冬梅. 中药肾毒性因素之探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20(3):222-224.
[6] 杜中惠, 刘贺. 大黄临床应用机制及其与西药的相互作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24-225.
[7] 窦秋莲, 庄海英等. 中西药联合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初探[J]. 中医药学报,2002,30(4):111.
[8] 王剑虹, 吕金胜. 中西药配伍对药动学及药效学的影响[J]. 中国药师,2004,7(8):643-644.
[9] 袁何永. 由马兜铃酸致肾病谈中药对肾的毒副作用[J]. 广东药学,2003,13(3):591.
[10] 杨德如. 服过量朱砂致急性肾衰竭1例[J].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861
[11] 杨光爱, 王梅. 中药不良反应致蛋白尿1 例[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1,22(4):3521.
[12] 李春英, 梁爱华, 王金华. 雄黄砷的蓄积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1895-1900.
[13] 刘云, 刘邦强, 胡浩. 服胖大海致血尿不良反应1 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16(1):59.
[14] 任永叔. 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 例[J]. 实用中西医杂志,1994,4(1):351.
[15] 张春霞. 穿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2):3051.
作者简介
孙彤,女,北京市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学。车树强,本文通讯作者。现为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1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