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2023-02-26 23:4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欢迎阅读!
性行为,幼儿,攻击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主要的特点是其目的性,两个孩子挣抢玩具,为了得到玩具一方打了另一方。

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攻击性行为更多的是直接争夺玩具或物品。

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父母的惩罚

幼儿园里,有攻击性行为的男孩要多于女孩,攻击性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要多于鼓励,而且即使他们行为准确也施以更经常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幼儿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的儿童则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那些具有攻击性而时常受到家长惩罚的孩子具有更大的攻击性。所以,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就又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二、 榜样

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作是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够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专家对3-6幼儿的实验研究也说明,模仿是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原因,看过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更容易产生攻击性。所以,我们老师在给幼儿选择动画片的时候要考虑是否


幼儿提供正面的榜样作用。 三、 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假如一个孩子或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能够增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

以前看过有学者作了一个研究,他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受害者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进攻者以后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付别的孩子,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会强化儿童的攻击行为。相反,假如一个儿童受到攻击立即给予反击,或者教师立即制止攻击者的行为,批评攻击者,并把东西还给原主,那么,这个攻击者的攻击行为就有可能收敛一些,或者改变这种行为,或者另觅攻击的对象。

懂得了这些,我们教师面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时,就能够采取准确的处理方法,有效抑制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四、 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当全体儿童都没有玩具可玩时,孩子就不会有挫折感,但当一局部孩子得到有趣的玩具能够尽情玩耍而另一局部孩子却无端遭禁止时,孩子的挫折感就产生了。受挫的孩子就会有情绪,就有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和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R4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