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考试作弊中的社会学问题研究》,欢迎阅读!

大学生考试作弊中的社会学问题研究
作者:王 琦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9期
前言
在我国,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人才, 毕业后将会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为了立足于社会, 必须坚守诚信的道德底线。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 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诚信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大学生也逐渐成为诚信缺失群体中的一员。近年来, 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非常普遍, 不仅败坏了我国大学校园的道德风气, 而且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
一、当前大学生考试失信的现状分析
在各大高校的考试作弊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考试作弊代表着考试诚信的缺失。具体而言,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作弊手段在持续升级
目前, 我国各大高校为了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成风问题, 已经采取了一些较完善的考试制度和监考制度, 但是大学生作弊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翻书、夹带、等作弊手法已经不足为鲜, 甚至一些高科技的作弊手段已经有了用武之地。目前, 使用手机作弊、高科技眼镜作弊等作弊工具已经非常常见了。连电子笔作弊、透明胶带作弊等作弊手段已出现。
2. 考试作弊人群范围不断扩大
在高校考试作弊学生范围中, 不仅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作弊,而且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随着高校逐年的扩招, 学生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 也就导致了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未必能够跟上学习进度, 这样就只能通过考试作弊了。不仅仅是这样, 一些优等生为了获得金额不菲的奖学金, 也会选择作弊。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中的社会学问题分析
1. 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 我国迎来了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 各种各样的社会不良风涌现, 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等。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领域制假售假的不在少数、政治领域以权谋私的人数也非常多。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 也使人们认为不诚信已经是生存和获得利益的重要捷径, 也就导致了大家都忽视了诚信品质的培养。并且, 这也会大学生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认识有偏差。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社会诚信状况对大学生的确有较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社会诚信总体状况看法不同的学生群体, 对于考试诚信的认知与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2. 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的考试诚信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可知其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因此, 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影响因素, 并找到对策, 就必须就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进行分析。目前,各种各样的社会不良风气涌现, 它们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近年来, 社会不诚信的现象频繁出现, 且非常突出。另外, 大众传媒的负面宣传, 也会对
大学生的自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不诚信的想法和行为表现。所以, 大学生考试作弊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 在一定程度上, 这跟社会不良风气是有较大关联的。
3. 道德的弱化使大学生不再视考试舞弊为可耻行为
就目前阶段来讲, 道德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非道德主义思潮, 另外一种是道德的评价标准利益化。所谓非道德主义, 就是反对道德约束, 认为人的行为选择应当是放任自流的,不能给予任何形式的约束。因此,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 考试作弊并不是可耻的行为。这部分学生认为, 考出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使用什么方法获得好成绩, 这是没有关系的。另外一种是道德评价标准逐渐趋向于利益化。当今时代,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为了谋求自身的最大物质利益, 不守诚信的行为非常普遍。道德的评价也逐渐诚信利益化的倾向。正是因为这种利益化倾向的出现, 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为了期望获得优良成绩后的利益, 不再受制于道德。
4. 考试功能的变化使学生的考试动机随之变化
学生参加考试的动机跟考试的功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目前, 在社会生活中, 也少不了大大小小的考试, 包括入学考试、评职称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等等。在我国, 考试成为检测人的资格或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此, 学校也是不例外的。考试成绩跟升学、三好学生、评奖学金等都有挂钩。正是因为这样, 考试的功能的利益化倾向逐渐严重。如此, 也就导致了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出现。
三、对策与建议
要想禁止高校学生作弊, 其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 不管是学校、社会, 还是教师、学生、家庭都应该进一步努力。发挥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辅助作用、重视社会舆论氛围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是杜绝考试作弊的根本所在。大学生要加强自律, 考试前做好充分的复习备考, 杜绝考试作弊的想法和行为。第二, 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第三, 对于考试作弊这种恶劣的违背诚信行为, 每一个家庭也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教育子女诚信做人的责任。不要对自己的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 不要以考试的成绩论“成败”, 也不要一味希望他们考试得高分。要清楚考试成绩不是评价自己子女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 国家也应抓紧立法,引入法制化管理。要建立包括考试在内的诚信档案, 学生一旦考试舞弊就记入诚信档案中, 使其不仅在校内受到处罚, 在社会上也影响其信用评价, 以此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2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