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漫谈数学思维的培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漫谈数学思维的培养
作者:尹菊芳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2期
摘 要:学好数学需要有好的数学思维,可以说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概念的引入,定理的发现,规律的探索等诸多认知过程中,是良好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完善并最终取得成功。 关键词:数学学习;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属于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数学思维就是学习数学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前者能够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又以构造能力最为关键;后者便是大多数曝光的所谓电脑黑客、网络高手、键盘侠之类的,当然也有两种能力的结合体。
我国初、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研究发现,人们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三岁到十二岁之间。所以,给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应该从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大家可能觉得孩子这么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太早了,其实,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数学还没有太困难的地方,基本都能跟上老师的步伐,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有些数学思维没有养成的同学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就会觉得难以下手了。相信有很多学生就是这样开始成绩退步、甚至谈数学色变的,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好。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当孩子数学题做得不顺畅或勉强做通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从头把做题过程再给家长复述一遍。复述之前,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检查,通过作业帮也好、参考答案也好,前提是保证答案是正确的,方法是最优的。理不通的时候,自己抠十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在家做完数学作业后,家长要主动与孩子交流做题感受,遇到不会的题时,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哪里不懂,然后寻找思路,努力探讨,实在不行再参看答案。会了以后让孩子把过程讲一遍,这样思路就打开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就一通百通了。数学解题过程是个思维训练过程,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会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