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欢迎阅读!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摘要】:^p :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无疑会对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提出诸多挑战。首先,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与城市养老问题相比,农村的養老问题更为严峻。本文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从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描述出发,分析^p 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p :老龄化;农村养老;社会养老 一、前言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在还没有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情况下,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比上升了1.91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在2030年上升到23.8,2050年进一步上升到31.1"。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如何让我国老人老有所养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比研究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农村养老现状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社会成员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即由于他本人无法控制的条件而难以维持生计的时候保证他达到最低的生活水平。作为社会的一员,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有获得社会扶养的权利。如果这种权利不能实现或不能很好实现,便形成养老问题国。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描述基于三个方面:一是谁来养?二是怎么养?三是养得怎么样?
(一)谁来养
在中国的农村,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一直难以改变。对于谁来养这个问题,农村长期以来的状况都是老人由其子女养老送终。但是随着80年代计划
第 1 页 共 3 页
生育政策的强制执行,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出现了两人养四老的情况。农村青壮年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处境。养老压力让大部分年轻人有苦说不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反倒成了“家有四老捆住手脚”。倘若养老的重担不能从年轻人的肩膀上卸下来,作为新时代建设主力军的他们又如何全神贯注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呢?
(二)怎么养
关于怎么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个养老模式的问题。在农村养老的研究中,以养老模式研究为主也是学术界普遍达成的共识。虽然社会养老出现了很多年,但是农村养老模式依然难以摆脱无奈家庭养老的模式。在农村,社会养老模式难以推广。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目的难以达到,特别是对现在的中老年而言。
二是我们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覆盖面太窄,保障水平过低,目标人群的保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如何让社会养老模式真正在农村地区生根发芽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绕不开的问题。
(三)养得怎么样
最后,关于养的怎么样这个问题,也就是养老质量。老年人生活的质量好不好,在这三个问题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如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低,生活质量差。那么研究如何养、谁来养也将没有意义。要从生存型养老转向发展型养老,关注老人基本保障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养老。但是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仅依靠家庭模式的养老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养老水平也是十分困难,这就把养老质量困境又推到社会养老的问题上来了。
三、关于如何解决的思考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相较于城镇更加紧迫、严峻。一方面,在快速城镇化的冲击下,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纷纷涌向城市,直接导致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的阻隔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后,农村大量老年人得不到切实的养老保障,城市中隐藏的农村人口由于在城市得不到切实的社会保障则选择在步入老年时回归农村,更是使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L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