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倡导科学精神

2023-01-24 00:2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倡导科学精神》,欢迎阅读!
倡导,精神,大学生,科学
大学生倡导科学精神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应该倡导科学精神。本文在剖析了科学精神内涵及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精神 倡导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科技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国际间的竞争,表面上是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的较量,但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较量,是人才的竟争。大学生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后备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倡导,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1 科学精神内涵及其特征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是最坚决最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求真,这是科学精神的根本要义。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结晶,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不竭动力。哲学家狄慈梗指出。“科学就是通过现象以寻求真实的东西,寻求事物的本质。”正是由于具有渴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构成了科学精神的求真的特质,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2) 求实,这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单凭直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现规律的。因此人们在科学活动中要以系统、严格的观察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并使之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

(3) 创新,这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灵魂。如果说求实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尊重,那么创新则充分体现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因而科学探索活动没有止境。科学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4) 存疑,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存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绝对权威。存疑是批判精神的先导,没有合理的存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科学的建树,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干它的存疑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在国民心里上积淀得非常浅薄。其次,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

人为的缺陷。素质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包括个性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技能素质、创造素质等要素。再者,大学教育体制的不合理。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然而现行的大学体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不是从发展学科体系出发,而是单纯地考虑市场。因此,许多高校大量而重复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单一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是注重实用而轻视通用性人才的培养。其结果强化了学生的共性发展,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这都制约着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2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失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传统文化中现代科学精神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经验,而缺乏理性精神,尽管从“五四”运动起就喊出了“赛先生”的口号,但由于仅仅注重科学功利主义和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其精神真.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在国民心里上积淀得非常浅薄。其次,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人为的缺陷。素质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包括个性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技能素质、创造素质等要素。再者,大学教育体制的不合理。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然而现行的大学体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不是从发展学科体系出发,而是单纯地考虑市场。因此,许多高校大量而重复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单一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是注重实用而轻视通用性人才的培养。其结果强化了学生的共性发展,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这都制约着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3 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倡导的必要性

科学精神的倡导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素质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因为科学精神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科学精神首先是一 种理性精神,而理性精神正是对理智的崇尚,使人们能够不断地清除遮蔽真理的障碍,不断

地摆脱愚昧和迷信,不断地拓展知识的视野,从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观点和方法看待世界,对待人生。因此,大学生要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邪教、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侵袭。

(2)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形成创新素质的关键。创新必须建立在以下基础上: 要勇于面对科学技术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实践,大胆设想; 要崇尚真理,尊重规律,严谨踏实,勇攀高峰; 要遵循科学方法和程序,进行观察、试验、分析和归纳。以上正是科学精神的主要体现。由此可见,离开科学精神的支撑,创新将成为一句空话,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科学精神的铸造。

(3)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塑造独立人格的有利条件。独立精神是对从事科学活动的主体必备的基本要求,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科学作为一种理性活动,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事物。对于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对于社会来讲就是敢于坚持真理,挑战权威,不盲从,不随便附和,不为迎合某种需要而无中生有,歪曲事实,违背规律。大学生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其对待事物往往缺乏主见,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摇摆不定,随大流,甚至委曲求全。因此,独立精神对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大学生科学精神倡导的实现途径

(1) 更新观念对教育目标重新定位。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教育责任,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关键是要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科学教育只能使学生掌握一堆零散的死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因此,要把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要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掌握一样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2) 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观。中国传统的教育评价观,以是否掌握科学知识为标准,这不利于对大学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观,从评价标准到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都要向有利于科学神培养的目标改变。要把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格特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把科学精神作为评价的内容,要改变以往用于评价科学知识的单一方式,在正确的评价观指导下使科学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

(3) 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是强调开拓、崇尚创新、主张怀疑,它体现为独立思考敢于创新而不乱的理性行为。教学应保护、挖掘和解放人类意识中所有的创造潜能而不是在幻想和行为上去压抑和替代他们。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机能是一种最能丰富和超越成就的机能,这种机能最容易受到传统思想的压制和挫折。因此,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动机,并且有策略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在求真、求实、创新、存疑的精神追求中建构健全、完美的人格品质。因此在关注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同时,要更注重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合理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认知科学知识中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的精神生活,形成情感的健康发展,形成勇于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科学的精神做人做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D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