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手工制作中药蜜丸的主要工艺流程

2023-01-12 04:53: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中医:手工制作中药蜜丸的主要工艺流程》,欢迎阅读!
蜜丸,老中医,工艺流程,中药,手工
蜜丸是将打粉机打好的药物细粉用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所制成 可塑性固体丸剂。

因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补中缓急,润燥解毒等作用, 可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故尤其适宜于制作补益类中成药。同 时,因蜜丸味甜,能矫正药味,且质软可塑,可任意改成小粒服用, 也可用水化开饮服,所以又适宜于制成小儿中成药。

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能有效地粘附药物,且与药粉混合后丸块 表面不易硬化,崩解缓慢,且作用持久(丸者缓也),便于保存药性, 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和散失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 征,故临床上多用蜂蜜作为粘合剂。

此外,含有牛黄、麝香、冰片及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药 物的方剂,也常制成蜜丸服用。一般丸重0.5克以上的称大蜜丸,0.5 以下的称小蜜丸。

制作过程

手工制作中药蜜丸,主要工艺如下:

1 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 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 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 : 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 1000克药粉,配备1200~1500克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 粉较多的,则以1 : 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其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 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

炼蜜时,先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 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 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 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 滴水成珠”就算炼好了(若 蜂蜜炼不到火候,便作不了药丸,当然,火候太过也不好)。

炼蜜分为3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

嫩蜜”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 C115 °C ,过滤去沫 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 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

中蜜”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 116 C 118 C,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 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

老蜜”是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 119 C122 C ,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 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大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 丸。

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克蜂蜜大约能出炼蜜800克左右; 1000克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 1200克左右。

4 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 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就像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 边倒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6Z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