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怎样引领学生品味语文的语言美》,欢迎阅读!

教育随笔:怎样引领学生品味语文的语言美
教育随笔:怎样引领学生品味语文的语言美
中华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与韵味。好的文学作品,能将读者带到绝美的意境中徜徉。小学语文学科的审美内容,首选的就是品味语文中的语言美。汉语言在发音、造句、修辞、语调、节奏、韵律等方面都蕴含独特的美。教师就是要和孩子们一起在语文的国度里仔细推敲、反复品味这些精品带给人们的心灵享受。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材中的优美句段,去引发孩子对美的探索,去感触语言带给我们的震撼,让孩子在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的能力,从而培育美好的心灵。
一、美文如花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很多是名家传世之作。这些作品中的语言如花儿般绽放,给予孩子心灵最好的营养。比如《草原》《花钟》《桂林山水》《 山中访友》这些文章,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传神的笔韵和恰当的文体结构,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树立孩子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情操,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
二、丛中流连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品味语文的语言美呢?教师怎样才能把孩子带入到作者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品味赏析呢?其实课堂是综合的,不一定就要选择某一种方法来完成。但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方式比较常用。
1、抓住关键词体会语言美。
我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时候,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之前圆明园描写的关键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尤其抓住“众星拱月”这样的词语,感受圆明园布局精巧与独特,让孩子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反复的诵读与感悟,将这一绝世皇家园林的精美艺术再现于脑海中。在学习圆明园的历史文物这一部分,我抓住上自、下至体会语言的精炼。大家通过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和把握,赞叹着圆明园不愧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
这样一步步的推升,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将圆明园的美丽达到极致,在图片对比之后,
“火烧圆明园”才会激起学生对毁灭美的憎恨和强大祖国的愿望。文章用词的优美、准确、精致,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文字美的巨大魅力。
2、诵读是品味语言美的关键
只有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才能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情怀。诵读是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美的法宝。学习《匆匆》的时候,品味《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的诵读,配上舒缓的音乐,语言的魅力会被放大无数并直达内心深处。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之后,我要带领孩子们读“火烧圆明园”部分,让孩子们通过朗读,感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和平的热爱。
3、体会语言文字对作者情感的准确表达
汉字的四声声调,使得中华美文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品读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沟通,使自己情不自禁沉浸到文章的意境中去,从而体会其思想感情,达到文我一体的境界。例如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体会文中一词一句的含义,在初识、体验、感悟之后,加入自己的情感深切诵读,一步一步去咀嚼作者的情感着眼点在哪里。也正是老师的指引,让学生对语言美有了深切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有人说,读书就如吃饭,是需要咀嚼和品味的。是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近语言,感悟语言,在日积月累的品味中感知文字的质地与芳香。语文老师,要做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内涵的向导,带领学生品词析句,走进语言文字的最深处,引导学生去发现,获得最真切的感悟,从而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f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