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欢迎阅读!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紧扣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主要观点,先指出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光明,敬重知识,接着从反面论述,剖析一些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同时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通过对比,说明阅读能使人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具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一、导入(幻灯展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2、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3、幻灯展示: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A.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教师: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Z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