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三章

2023-01-11 01: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三章》,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自考,第三章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 展学前教育社会动因 1 发展学前教育社会动因:

1 政治方面,教育改革是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学前教

育的改革又是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2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促进教育体制向社会化转变,而学前教

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社会化的一部分

3 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也是社会各阶层认识积极要求变法的思想推动下进

行的

2 康有为认为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教”制度 3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代

4 梁启超将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幼儿5岁以下)儿童期613岁)

少年期(1421岁)成人期(2225岁)

5 康有为的代表作是《大同书》,体现了“公养”、“公教”理想 6 康有为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

7 梁启超从理论上阐述学前教育思想并产生很大影响的文章是《教育政策私议论》 8、根据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规定,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所接受的训练是封建纲常名教

二、 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119041月第一部全国性的近代学前教育法令《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正式颁布,标志着学前教育的建立

2、中国清末蒙养院的师资来源是乳媪(ao)和节妇。

3、癸(gui)卯学制规定蒙养园课程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 4、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近代学制

5、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明确指出开办蒙养院的目的是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 6、《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行,标志着清末学前教育体制在形式上得到了完善 7、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蒙养院培养保姆除了利用育婴堂外,还利用敬节堂 三、 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1 学前教育的实施标志是创办了蒙养院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

2 1903年,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武昌,为幼稚园,1904

改名教育机构为武昌蒙养院 3 私立蒙养学院为天津严氏蒙养院 4 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仿照了日本。 四、 答题

1 简述梁启超关于女学的观点

1 梁启超认为,发展女学教育是益国益民的好事

2 西方国家指所以强盛,就在于他们实现了男女平权,女子教育发达


3 他痛惜中国守旧势力反对女子教育的刁难阻碍

4 发展女子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男女平等的问题,而是涉及幼儿师资的实际问



5 主张向美国学习,由妇女担任幼稚园的教师,并通过兴办女学培养师资 2 评述清末蒙养院制度(特点)

1 初步体现了学龄前教育由家庭向社会的转变,尽管实现这一转变的步伐迈

的不大,体制也不够完善,但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向近代化的演变

2 仍然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宗旨,其维护封建礼教的

意图贯彻始终,严重制约了学制改革 的成就

3 清朝统治阶层对于妇女的歧视,以及剥夺妇女教育权利的种种举措,导致

了清末蒙养院制度从一开始就残缺不全,

4 脱离中国实际,照搬日本学制和严重依赖外国教习 3 简述清末我国引进的国外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 引进日本的学前教育思想,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

立和具体的实施上

2 传教士输入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思想上,以潜在的形式,早于

日本,客观的存在并发展着

4 简述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

1 保育员的选择 2 育婴院的选择 3 育婴院的保育方式

五、 词解释

1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由学部侍郎官员严修所创,1902年,严修在家中开设严氏女塾,

后又创办严氏女子小学,并设蒙养院和保姆传习所。严氏蒙养院聘请日本教习,采用日本教材。其基本的办学思路,与湖北的武昌蒙养院相近。

2 武昌蒙养院:官办的蒙养院以湖北的武昌蒙养院最为著名,在1903年,湖北现有

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建的幼稚园,1904《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后,湖北幼稚园改成武昌蒙养院,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3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04《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

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章程的要点包括蒙养院的基本性质和构成形式、师资以及保育的任务和内容。

4 癸卯学制:1903年,张百煕、张之洞会同荣庆等重修学制,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

并于次年正式在全国推行,是为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近代学制

5 教育次第表:梁启超参照日本的学制,;列出了一个教育次第表,根据身体、知、

情、意、自观力等五个发展的年龄特点,将人的年龄划分为幼儿期(5岁以下)、儿童期(613岁)、少年期(1421岁)成人期(2225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EG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