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气功锻炼与基因表达》,欢迎阅读!

气功锻炼与基因表达
作者:朱骏生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8期
朱骏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1
【摘 要】本文复习了气功锻炼与基因表达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及最新实验进展。强调气功锻炼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有关辨证施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以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三个层面来研究。
【关键词】气功;基因组学;辨证;征候;中医;意境作业
1998 年,笔者分析了气功锻炼中出现的辟谷与胎息现象,探讨了其发生机理,建立了辟谷与胎息的生物化学模型—人体碳循环假说,并提出检测辟谷者单位时间呼出气二氧化碳排出量可以验证人体碳循环的存在,了解辟谷深度,鉴别辟谷真伪。这一方法可能有助于防止盲目辟谷对人体产生危害。这一假说是基于气功锻炼不可能改变人类DNA 序列,那么人类功能发生的变化,则可能是由于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所致。该文推测气功锻炼可以影响到人类某些基因的表达而产生辟谷与胎息现象,并提出了一个气功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分子气功学[1]。
既往我国将气功诱发精神障碍归类为“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忽视了其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与遗传因素关系较为密切是不争的事实,为何有少数练功者会诱发精神障碍? 2000 年,笔者以多基因假说来解释其发生机理,作出假设:人类含表达的精神障碍相关基因和受抑的精神障碍相关基因,两者数量总和对某一个体是恒定不变的,但两者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可以互相转化。这里的环境因素,除气功锻炼外,还包括药物,激素,心理社会因素等。也就是说气功锻炼对精神障碍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双向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其表达,当表达的基因总数超过阈值时就会发生精神障碍。对于性格缺陷、人格障碍、既往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不宜练习气功,他们可能含有相对于常人更多的受抑的精神障碍相关基因,在选择功法不适合或者操作练习不当时,促进了受抑的精神障碍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诱发精神障碍,这一问题教训深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进一步阐述了气功锻炼与人类基因表达的关系,并讨论了分子气功学所要研究的11 项内容,其中包括经络本质及其生理、病理机制的研究[2]。
近年来,中医证候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而且发展迅速。不少作者发现,某种疾病的不同证型间基因差异性表达,如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之间,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与脾胃湿热型之间都发现有基因差异性表达。某些疾病的某些证型与正常人相比,有些基因表达上调,另一些基因表达下调[3、4、5 、6 ]。以上发现为中医证候提供了客观证据。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中药治疗不能百病一方,气功锻炼也不能百病一功,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施功就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将中医学对于证候的辨析与功法选测相结合,基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法,选测相应的功法。笔者认为违背辨证施功的原则可能是气功诱发精神障碍的原因之一。2013 年笔者提出辨证施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以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三个层面来研究[7]。10 余年来,中医气功学的发展,相对于中医其他学科,如中药、针灸等,发展缓慢,尤其是实验研究举步维艰。中医气功学融入现代医学还有很长距离,需要高质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推动学科发展。2014 年魏玉龙等迈出可喜的一步,首先进行了小样本意境作业者外周血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的检测,初步研究提示:意境作业诱发同步化兴奋中央区、去同步化抑制脑边缘颞区,有大脑两半球同步化集中和互相协同效应,产生静心安神作业的效应同时,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
通路、细胞因子通路、JAK—STAT 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协同发
挥了安神解郁作用[8]。这一发现在医学气功领域意义重大,有待于扩大样本,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骏生. 人类能否像植物一样自养?—辟谷与胎息的自养原理[J]. 中华气功,1998(04):26-27.
[2] 朱骏生. 气功修炼与人类基因表达[J].中国人体科学,2000,10(02):89.
[3] 其真, 许家佗,周昌乐. 基于基因组学的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08):1953-1955.
[4] 杜武勋,刘长玉,宋启刚等. 证候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的相关研究及其思考[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01):3-5.
[5] 陈苇箐,缪荣鑫,游章才. 中医证候学与蛋白组学探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48-2149.
[6] 杜武勋,朱明丹,姜民等. 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研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2(03):142*145.
[7] 朱骏生. 浅探气功锻炼与辨证论治的关系[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7)中旬刊:79.
[8] 魏玉龙, 刘天君, 周正坤等. 意境作业诱发安神解郁作用的功率谱反应与分子效应[C].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作者简介
朱骏生,男,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西医老年内科诊疗30 余年,并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及医学气功的理论研究,作出以下探索与创新:首次建立香功的生物物理模型(切割磁力线假说),用以解释香功作用机理,1997 年深圳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分会场宣读,大会论文集《国际中西医结合研究》由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2005 年进一步计算出香功肢体动作产生的交变生物电流频率,发表于《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 年首次建立辟谷与胎息的生物化学模型(人体碳循环假说),用以解释辟谷与胎息现象的产生机理,提出了解辟谷深度、鉴别辟谷真伪的方法,并提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分子气功学,发表于《中华气功》。2000 年以多基因假说解释气功诱发精神障碍的发生机理,进一步阐述了气功锻炼与人类基因表达的关系,并讨论了分子气功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发表于《中国人体科学》。2010 年提出中药治疗的药物归经理论同样适用于化学合成药物的假说,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2011 年分析针灸与医学气功的关系,提出意守针的概念,发表于《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 年探讨气功锻炼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提出辨证施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以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三个层面来研究,发表于《中国保健营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8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