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婆罗门的基本介绍

2023-01-10 05:5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印度婆罗门的基本介绍》,欢迎阅读!
婆罗门,印度,基本,介绍
古印度婆罗门的简介 定义

梵语bra^hman!a。又作婆啰贺磨拏、婆罗欱末拏、没啰憾摩。意译净行、梵行、梵志、承习。 介绍

印度四姓中 ,最上位之僧侣、学者阶级。为古印度一切知识之垄断者,自认为印度社会之最胜种姓。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卷十五种德经、慧琳音义卷二十九等皆载此阶级由梵天之口生,颜貌端正,清净高洁,以习吠陀、司祭祀为业。依摩奴法典规定,四姓中婆罗门有六法,即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罗族外,其余三姓皆得诵吠陀、自作祭祀,然为他人祭师、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则仅限于婆罗门。 古印度婆罗门的特权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可以免交各种捐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保证,将在今生和来世获得一定的报答。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包括整座的村庄。 音译又作婆啰贺摩拏,意译净行、净志、外意、承息、静胤等。为印度社会阶级

制度中之一阶级。此一阶级之人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平素读诵《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种阶级)之最上位。在印度的阶级制度中,除了四姓中的最下层贱民之外,其余三姓(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皆可读诵《吠陀》,且可为自己行祭祀供牺。但只有婆罗门可以教授他人《吠陀》,为他人行祭祀,接受布施。故印宗教上的权力可说完全掌握在此一阶层之中。印度以婆罗门阶级最具势力,故该国又有婆罗门国之别称。其民众所奉之宗教,称之为婆罗门教。《长阿含经》卷十五,种德婆罗门曾说婆罗门成就五法,谓生为此阶级者,具有五项条件︰一者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种姓纯正),不为他人轻毁。二者学习《吠陀》,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三者颜貌端正。四者持戒具足。五者智慧通达。 古印度婆罗门的影响

婆罗门教对缅甸文化影响较大。首先婆罗门教是缅甸人最早信奉的宗教,婆罗门教神被作为佛教的保护神而引入佛教的范畴,帝释天作为缅甸至今仍然信仰的37位传统神的第一位大神而备受崇拜;其次,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被广泛吸收和应用在缅甸封建王朝的各种仪式中,缅甸历代封建王朝宫廷中都聘用婆罗门祭司,用婆罗门教礼仪宫廷大典和国家大典;再其次,婆罗门教的花纹图案普遍被应用在缅甸的佛教和民用建筑艺术;第四,婆罗门教的占星术传入缅甸,至今流行于缅甸


社会;第五,婆罗门教的神话故事传入缅甸,形成了传统节日;最后,婆罗门教的故事对缅甸文学也有较大的影响,罗摩衍那戏剧至今长盛不衰。 古印度婆罗门的修行故事 简述

过去许多 世之前,有一个婆罗门隐居在一座叫雪山的深山里修行。这座雪山,实际上是青山绿水、果林满坡、清泉叮咚、鸟语花香的好地方。婆罗门独自一人坐禅修行,只有山中禽兽为邻,饿了采几只果子吃,渴了掬捧山泉喝,就这样专心致志地修行了不知有多少年,但始终求不到真言妙法,也看不到有真佛出世。婆罗门毫不气馁,仍然矢志不遗地苦修。 故事过程

婆罗门的虔诚感动了三十三天之上的帝释天。帝释天想,虽然看到这个婆罗门一心修行,无须无恼,行为清净,心怀圣洁。但车子要有两个轮子才行走自如,鸟儿需要两个翅膀才能高高远翔,虽能在深山苦修,但内心是否具备高深的智慧、超常的坚韧,无比的虔诚,是否深晓佛家要义,胜任成佛的重任,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帝释天决定亲自去考验考验。

帝释天耸身一摇,变幻成一个罗刹鬼,下凡来到雪山,走到婆罗门居住的地方,清新优雅的声音朗诵了半句过去佛说过的话: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永恒存在的,任何有生命的事物终究要灭亡。婆罗门听到这半句偈语,茅塞顿开,如雷贯耳,欣喜若狂,似商贾在危险艰难的夜行途中,失去旅伴,心生恐怖,突然重逢,激动万;似患者之久滞病榻,偶遇良医,药到病除,欢喜非常;似人落大海狂涛中突遇航;似沙漠旅人漫漫跋涉中发现清泉绿洲;似农夫干旱之年天降甘霖。

婆罗门急忙起身离坐,用手把头发往后梳了梳,出门四下观看,寻找朗诵偈语的人。未见一个人影,山青青,水青青,只见一个相貌丑陋、面孔狰狞的罗刹鬼。婆罗门想:是谁举世皆浊吾独清,朗诵出这么好的偈语,周围没有别人,难道是这个罗刹鬼如果是,相貌怎么那样狰狞恐怖呢也许是我无知,他虽外形丑陋,内心却灵慧呢!也许他见过过去诸佛,从过去诸佛那里听来的这半句偈语。我应该走过去问问他。婆罗门走到罗刹鬼面前,拱手施礼,彬彬有礼地问道:敢问大师您是从哪里得到的至理真言,这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世尊所说的妙法真言,为世间无量众生终生求索而不可得。

罗刹鬼回答说:大婆罗门,你不应该向我打听这些。我已经多日求食不得,饥饿难忍,这偈语是我在心烦意乱中胡诌的,并非出本心,你何必当真呢

大师不必谦让,我恭耳聆听,大师若能为我把这后半句偈语诵完,我宁愿终身做您的弟子。婆罗门诚心诚意地说。

我不是谦让、也不敢做你的师傅,我饿得连话都快说不出来了,怎么能为你诵偈语呢罗刹鬼吃力地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z2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