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2022-12-31 20:3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欢迎阅读!
苗岭,教学设计,意图,早晨,设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变的。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2.唱唱《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模唱《苗岭的早晨》的主题旋律,了解苗族飞歌的色彩。

3.初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

三、教学重点:《苗岭的早晨》A部、B部主题旋律的音乐分析 四、教学难点:苗族飞歌旋律特点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提问: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演唱?像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2.出示谱例,带学生唱唱歌词。

3.从雷公山引入贵州苗岭,感受苗岭风光。

设计意图:以苗族民歌《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导入,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浓郁的民族色彩。通过唱唱歌词,感受苗族飞歌韵味,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学习

1.不告知学生作品标题,请学生聆听全曲,思考问题: A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B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认识小提琴) C、全区分为几个部分? 2.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3.明示作品标题——《苗岭的早晨》,介绍作者陈刚。

设计意图:学生在不知作品标题的情况下,从音乐独特的飞歌旋律和音乐意境中,大致可判断出作品描绘的地点和时间,也是对前一环节中飞歌学习的巩固和检验。本环节也是初步聆听作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聆听的同时,带着问题思考,是欣赏习惯的培养。

4.分段赏析 A部分

出示A部分飞歌部分乐谱,画旋律线,带学生唱谱。

提示学生找构成音,告知学生这就是飞歌,和它固定的基本旋律。

播放小提琴旋律的飞歌,引导学生聆听后面的鸟鸣声,并小结A部分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和情绪。

引导学生用一个字小结A音乐:景。 B部分

播放B部分第一乐段,鼓励学生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情绪。 提问:这段音乐与刚才部分的飞歌有没有联系?带学生唱谱。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节奏、速度和情绪的变化。

播放第二片段,提示学生感受小提琴音色、速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音乐的情境。

播放第三片段,引导学生与前面的音乐进行力度、速度、音高的对比,感受乐曲情绪的高潮。

引导学生用一个字小结B部分:情。 A′部分

播放A′部分,感受音乐旋律、速度的变化,解除学生初听时划分音乐结构的疑惑。

感受旋律的变化再现,确定这部分音乐A′,而不是C,感受这部分音乐的情景交融,是整首音乐作品色彩的凝固,情景的升华。 5.再次完整欣赏全曲,总结作品。

设计意图:分段欣赏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学生通过学唱主旋律,不断体验,进一步加深对飞歌的独特感受,将苗族飞歌独特并固定的旋律刻进脑海中,飞歌旋律是整首作品

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g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