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故事画教学若干方面的探讨》,欢迎阅读!

儿童故事画教学若干方面的探讨
笔者在美术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教师手拿课本讲上十几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样画葫芦画上半小时;孩子双手捧着一个画本,扬起小脸给老师看他的作品,兴致勃勃讲述他画里的故事,而教师却以程式化的像与不像评价孩子的作品,给饶有兴致的孩子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如此,不注重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千篇一律照课本临摹;不注重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评价一味追求像与不像;忽略了创造精神和实践品质的培养。这些现状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初衷相悖。
近年来,笔者在自己所从事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探究儿童绘画心理、儿童故事画的特点、应侧重的方向培养等方面,通过一定实践积累,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1 感悟教材,积累“故事画”的美感体验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我和昆虫”、“大鱼和小鱼”、“童话城堡”、“假如我是巨人”、“大树的故事”等内容,由于故事内容连贯,有情节、有趣味、有感染力,容易激发想象,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深受孩子的喜欢。孩子们往往看到课题便能引发联想,滔滔不绝。因此,在学生首次接触故事画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故事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可以让小学生充分欣赏同龄人的故事画。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欣赏者由读到想就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欣赏的引导下,兴趣激发了,思路拓展了,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就涌现了。审美心理效应,导出形象思维形成判断力,发展成了创造表现力。
2 体验生活,积淀“故事画”的创作素材
生活是故事画创作的重要源泉。科学的观察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感受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通过生活经历积累素材。例如,学生们去学习、去郊游、去购物、去运动……及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精彩纷呈的课堂、车来车往的大街、绿树掩映的公园,都是美的构成。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可以使他们能够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从而为创作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