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学堂】育儿观念:好家教铸造好未来》,欢迎阅读!

【父母学堂】育儿观念:好家教铸造好未来
若要问当今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父母最重视教育,答案一定是中国。但同样是家庭教育,教育理念、水平却各不相同,教育效果更是大相径庭。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有点滴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 环境创造非常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时间最长的环境。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收入的增加、物质条件的丰富,如果单从物质条件来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但这只是片面的。
互联网上有句谚语:“最好的教育是父亲爱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精神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暖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民主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个进步的家庭状态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动力。儿歌《我有一个家》唱着每个孩子的声音。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孩子受到尊重,孝顺受到尊重,夫妻之间的爱是甜蜜的,相互尊重和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精神丰富,人格健全。 二、榜样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父母很难谈论他们孩子的教育,但有时几乎没有效果。为什么?孩子的反驳说明了原因:你总是让我这样做,但不能这样做,但你呢?是你自己做的吗?一个问题使父母哑口无言。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语言与理解能力发展较低的小孩子。学校里教给孩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而家长在外出游玩时,大喊大叫、随口吐痰、随手扔垃圾,孩子提醒制止时,家长二话不说直接拉起孩子就走,或是训斥孩子多管闲事,或是百般为自己辩解,就是不肯弯腰去捡拾垃圾,失去的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更是孩子对规则的默然;晚饭过后,家长命令孩子去书房读书,自己却窝在沙发里玩手机,没有亲子共读可言的同时,孩子的心态也变得浮躁起来。过马路时,当家长上演“中国式过马路”、跨栏比赛的时候,跟在身后的孩子也是竞相模仿、以此为荣,文明意识更是无从谈起。相反,如果家长做到处处模范、时时榜样,这样细节教育下的孩子一定是不一样的。 三、 儿童的成长不能缺席
有人戏言说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这句话听起来可笑,但不是危言耸听。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确存在一些误区的。
误解一: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只要我为我的孩子们提供足够好的条件去上好学校,选择班级,选择老师,买好东西,就足够了。至于学会做人,这是学校老师的事。事实上,
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观点和糟糕的想法。儿童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它们都不是不可或缺的。不要等到孩子的树苗弯了才后悔。儿童的成长不能倒退。 误区二:孩子的教育是母亲的事情。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教育孩子父亲母亲都不能缺席,只有这样孩子的成长才算完整。父亲的教育作用甚至要强于母亲,尤其是对于男孩子而言。有调查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长大以后更有出息。所以,在家庭教育问题上,谁都不能偷懒。 四、 在鸡汤里加入一些鸡排
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飞了,唯恐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所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奖励教育、真善美教育,百般呵护,对于假恶丑则是极力躲避,唯恐伤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的成长道路太过顺利,对社会万象缺乏客观的认识,对欺骗缺乏应有的防范,这才有大学生被骗致死的惨剧发生。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精神上是缺钙的。
孩子们迟早会离开家庭的港湾和父母的怀抱。他们不是风筝,他们的父母也不是他们手中坚实的风筝线。对于社会上的一些负面问题、谎言、丑陋和丑陋,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是生活中真正的存在,但它很少,不是整个生活,而是更多的正能量、真善美。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客观分析问题,认真寻找对策。毕竟,孩子们应该长大并独立。虽然鸡汤很好,但如果你想吃一杯,它会因营养过剩而产生副作用。及时进行一些鸡肋和挫折教育仍然是必要的。
好父母教养好子女,好家教铸就好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