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研究——以嘉应学院为例

2022-10-28 17:51: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研究——以嘉应学院为例》,欢迎阅读!
嘉应,就业指导,长效,机制,体系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之间的共识,但地方性高校受就业师资力量和地域劣势等条件的影响,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从就业指导培养机制等多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1、前言

目前,由于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矛盾突出,部分地区、行业、专业教育存在过热、大量人才扎堆现象,在我国的就业需求中,非常缺乏技能型人才,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错位的。根据中国社科2012年《社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12%2011年为17.5%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就业形势严峻。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强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一些措施如“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等都是一些短期行为,难以形成长效机制[1]

嘉应学院创办于1913年,2000.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位于粤东梅州市梅城盆地西北部,生源结构以本地生源为主;“世界客都”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1、华侨之乡等。自办学以来,一直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至目前为止,海内外乡贤为学校累计捐资7000多万元,具有鲜明侨乡特色和客家文化特色。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依然严峻,原因有交通的劣势、当今经济区的边缘化;本地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不符合大学生的就业定位;学生思想比较封闭,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够了解,就业定位多以珠三角为主,而发达地区的企业又不太愿舍近求远到我们学校来招聘。这些都是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只有努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才能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2、构建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意义 2.1 是完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目前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就业指导主要围绕就业政策讲解、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信息提供、求职面试的方法技巧等展开,缺少对求职者的心理调试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二是负责人基本是高校就业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专业教师很少参与;三是没有结合地方特色。因此,构建系统的、长效的就业机制能有效弥补当前的不足。

2.2 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金融危机、毕业生人数增长、办学层次和地域劣势的影响,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始终处在一种比较弱势的状态,加强就业指导有利于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纠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错误认识;通过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由于封闭带来的性格缺陷,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自己的目标,避免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

2.3 为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如果毕业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对学校的招生工作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会起到推动作用,正所谓“出口顺畅,进口才能兴旺”,相反则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诚信的品质,是社会的需求,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构建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方法与建议 3.1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培养机制


3.1.1努力培养学生的“客家人文精神”。从需求角度看,用人单位日益看重大学毕业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却难以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发展的弊端,所以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2]。而适应性是基于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也是目前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客家人在万里迁徙途中,“衣冠家族”筚路蓝缕,辗转迁徙,不畏艰辛万苦,坚强乐观、克服重重困难,在坚强地生存的同时,民系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创造出世人瞩目、丰厚的客家文化。客家人文精神是来自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积,来自万里迁徙的磨练,来自偏僻山区恶劣环境的锻冶,来自祖辈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来自客属先贤“源于斯,高于斯”的添薪增彩,其“勤俭简朴,吃苦耐劳”的精神代代相传,因此,我们要建立客家文化培训基地,把客家文化培训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对客家文化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3.1.2 以“三位一体”的目标开展工作。即班主任、辅导员和家长必须指导监管到位,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制健全。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过程,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定位和就业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m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