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2023-01-13 19:3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欢迎阅读!
负面,科学技术,效应,现代
除了便利,科学技术的进步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9世纪末,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本雅明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点人类迟早会明白20世纪验证了本雅明的预言,人类以科技接近自然,但却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高科技为主导的强大的物化系统,对自然的控制征服已使自然伤筋动骨一方面,自然界被当作原料库,人类需要什么就从中索取什么,但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于是就出现了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其结果必然是资源枯竭;另一方面,自然界又被当作垃圾堆,用过就扔,在社会生产中有大约96%的物质以废物的形式返回自然界,当人类的动作大大超出自然界所能做到的自我调节恢复平衡的范围时,就会引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一、资源与环境问题

(一)资源短缺:现代科技使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与日俱增

人口激增和工业过快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地球上可供使用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趋于枯竭。首先是水资源紧缺,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全球的水资源总量14亿立方千米,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如果把全球的水比作一桶,那么淡水只有几滴。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都大幅增长,城市人均月用水量大大超过农村,工业企业排放污水可以让一整河流的水成为死水。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是联合国确定的十三个缺水国家之一,据估计,到2025年,世界将有22-34亿人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其次是土地资源,工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工业用地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萎缩,大片良田被钢筋混凝土覆盖,森林的滥伐和植被的破坏使土地荒漠化严重。第三是矿产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煤炭只能够开采200年,石油和天然气仅仅只能维持50年,工业化仅用三四百年的时间就可以把地球上亿年产生的矿产消耗殆尽。根据目前全球人口的增长速度,自然资源消费每年增长2%,到2050年,人类需要的资源将增加一倍,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

(二)环境污染:现代科技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也产生大量副产品破坏生态环境

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写到: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里,而且存在于生物组织中,而这种恶性循环大都不可逆转。环境污染是指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科技对生态环境的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二是水污染,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三是固体废物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工业废料和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固体垃圾侵占土地,改变土壤结构,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四是核污染,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


二、人的精神困惑与异化

科技负面效应的另一方面是人类由于过分依赖技术造成种种精神困惑和异化问题。

(一)精神困惑

当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替越来越快,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今天掌握的技巧知识,明天可能就淘汰了。过去那种靠一种技艺就可以混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能生存和发展,们必须永不休止地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不断急剧变化,它催促着每一个人毫不懈怠地努力跟上发展的步伐。信息超载,电视、电话、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倾泻信息,使人们应接不暇。随着信息的大幅度更新、高速流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人们要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交流、忙于竞争,这势必加快生活节奏、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造成一种普遍存在的紧迫感。

(二)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一种反常的生存状态。异化劳动的本质在于: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在手工工具时代,技能占主导地位,这时的人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机器大工业时代,操作机器只需要简单的重复的动作,劳动变得单调、空虚和乏味。“……在流水线上工人每隔几秒钟便要重复一次同一简单的动作,他们感到自己变成了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这使人们失去了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剥夺了他们的创造力……”,个人在劳动中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而自卑,他所做的部分机械劳动使他无法把最终的劳动成果看成是自己的劳动结晶,劳动产品成了独立于劳动者的异己的东西。这就是物支配人的异化阶段。

科学技术对智力的支配,已经一般地扩展到操纵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无意识的领域。人以内部精神上的丧失为代价去获得外部物质上的成就。无限制的技术化的灾难性后果,是人的存在的丧失,人的异化。

三、辩证的科技价值观

在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是技术悲观主义,一个是技术乐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可以最终解决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技术悲观主义关注技术效应的人文评价,关注人的发展和幸福,基本上否定技术的社会价值。我们应当树立辩证的科技价值观,不走极端。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利剑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没有科学技术,人类也不会比动物高明多少。人类借助科学认识自然,借助技术改造自然。科学技术是人类用来劈开人与自然之间屏障的利剑,有了它,人类才能更接近自然,最彻底地融入自然,最充分地发展自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发展的直接动力,发展是硬道理,人类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人类如何可能丢了这把剑老老实实回到原始社会呢?认为科学技术有负效应就主张废弃是因噎废食。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jq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