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四个维度_

2022-09-03 23:5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孩子的四个维度_》,欢迎阅读!
维度,孩子,教育


教育孩子的四个维度(2019-06-20 13:08:32) 分类: 教学论文 教育孩子的四个维度

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整个社会都处于重度焦虑状态,我以为,这是造成我们的教育长期处在一种畸形发展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的改革举步维艰,很多正确的举措难以落地,大都是因为社会上的这种情绪带来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教育人们现实的、功利化的需求绑架了。

而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于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们心中没有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常常会因此而不明确教育的方向、立足点、着力点和应对策略,很容易将教育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论、作法所左右,很容易出现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教育行为。如此一来,这样的教育行为不仅不能促进孩子健康、持续、快乐成长,反而还会因为教育者提供的不清晰、不确定、不恰当的教育让孩子迷失了成长的方向。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体会,从思想和理念层面,仅就优秀孩子的四个维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好孩子主要是两个标准:一是听话,二是学习成绩优秀。我以为,正是这样肤浅而片面的认识误导了我们的教育行为。对不听话的孩子,我们不分析原因,不追问症结,常常采取强制的高压手段试图达到让孩子服从的目的,结果让很多这类型的孩子成了我们的坚强对手,不听话的孩子更加“坚强”,这样的方式大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对成绩差的孩子,也是一味的指责埋怨,甚至辱骂贬损,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了“我不行”的自我认识,丧失了自信心,无法正常地抬头做人,于是,他就会把学习当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得已就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寻找一点儿快乐,成绩越来越差也就是自然的结果了。所以,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必须纠正这样的思想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教育行为,必须明确优秀孩子的四个维度,以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的四个维度主要指:身体强健;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勤奋刻苦。

身体强健,是指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暴发力和器官功能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的柔弱就会精神不振,不仅影响正常的活动,还会导致智力发育出现障碍,所以,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指标。

为人正直,是指自己要行得正、站得起来。最基本的要做到:一是讲诚信,守本分,不做阳奉阴违之人。孩子一旦说谎就是一大隐患。二是懂规矩,知礼仪,不做不知敬畏之人。孩子只要没大没小就要有所警惕。三是晓事理,明是非,不做自以为是之人。孩子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就要遏制。四是敢担当,善纠错,不做回避责任之人。孩子不能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就要适当处罚。

心地善良,是指在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时内心要柔软。具体表现在:一是能善解人意,不强人所难;二是能善待他人,不以强欺弱;三是充满爱心,不冷漠无情;四是懂得感恩,不忘恩负义;五是大爱无疆,不自私自利。在现实中,有些家长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常常以不吃亏、不受欺为由教训孩子,有的孩子奸诈、自私,当家长的不仅不纠正反而还给予不恰当的肯定,实际上是为孩子今后的人生路埋下了祸根。


勤奋刻苦,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意志品质。凡是能够勤奋刻苦的人,一般都具有:(1)目标意识,他会用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时激励自己;(2)责任意识,他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3)追求更好的意识,他会在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中不断向上;(4)迎难而上的意识,他会敢于并善于克服自己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以上四个维度构成了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意之一,孩子的成长都就可能出现不种程度的偏差,并且这四个维度也是相互作用的,不可完全割裂。

教育孩子的四个维度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大体上也就有了明确的教育方向和目标,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沿着这个方向、朝着这个目标确定具体的教育式、方法。

这里我提出几点管总的原则性的建议:

一是要趁早,越早越好,不要等到问题出来之后才去想办法纠正,不仅难度会加大,而且有些问题可能已经无法破解。

二是要注重家庭环境的营造,家长要在这四个方面能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理应首先成为那样的人。孩子们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家长如果在教育孩子时讲的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孩子们的认知冲突,不知所措。

三是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引导教育孩子,而是能靠空洞的说教。这四个方面都不靠灌输得来的。比如,强健的身体从何而来?就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好饭、睡好觉,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等等。又比如,善良的品质,就是要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实践体验。

四是要多与孩子交流,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这种交流,既包括语言上的交流,还包括活动中的交流,准确地把握孩子的个性、志向、兴趣,并善于和孩子的合理或不合理的愿望打交道,在扬长避短上下功夫。

五是要与孩子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切不可自以为是,把自己的愿望直接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孩子,并善于将自己也变成孩子,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同时,还要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hV.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