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2022-12-25 15: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欢迎阅读!
幼儿园,评价,活动,教育
幼儿教育活动评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引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水平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有效使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使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幼儿教育活动的评价水平。 一、 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

(一)深入理解幼儿的行为,有针对性地促动幼儿建构新的经验

教师既要促动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经验提升又不能操之过急,包办代替。么应该如何把握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评价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教师通过评价幼儿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倾听并记录幼儿的具体反映,能够判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智发展特点,寻找适当的教育契机,从而有效地为促动幼儿建构新的经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幼儿园里发生过这样两个情景:

到在搭建区传来热烈的喝彩声,原来是三个男孩子在搭建积木,搭得很高很高,教师发现有些大的搭在了上面,小的搭在了下面,就说:“你们能不能把大的积木搭在下面,小的搭在上面呢?”一边说着,一边想让幼儿按照积木的大小排序。三个搭建的幼儿继续尝试搭着,过了一会儿都走开了,只有教师还站在这里。

没有散开,赵老师走了过去,原来是牛牛尿裤子了,几个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嘲笑着牛牛,有的说:“你怎么尿裤子了?”有的说:“真臭!”看到赵教师,几个幼儿齐声说:“牛牛尿裤子了!只见,牛牛满脸通红地低着头……赵老师赶紧到休息室了找了一条裤子给牛牛换上,摸摸牛牛的头说:“没事的,去玩吧。”牛牛脸上尴尬的表情没有了,一转身笑着又跑去玩了。

以上两个教育情景说明了教师有没有深入评价幼儿行为是导致教学效果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情境一中,教师并没有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没有评价幼儿行为背后真正的意图和动机,仅仅看到幼儿没有按照自己预设的目标实行,就马上就行干预,打断了幼儿正在实行的活动。情景二中,赵老师看到牛牛满脸通红地低着头,马上评价出牛牛当时心情(害羞、又怕教师指责),帮牛牛解围,最后牛牛笑着又去玩了。

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下一步”都不相同,只有去发现,评价出这些差异,教育可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二)深入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对教育活动实行评价,教师能够即时发现在教育活动中存有的问题,并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计划,为教师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创设教育环境、选择教育内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比方在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时,岑老师总是首先朗诵绘本,幼儿做示范,然后让全班幼儿一起按照教师的示范去朗诵。教师朗诵得很投入,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在幼儿身上,教师朗诵过之后,有些幼儿还是不明白故事的情节,岑老师就得协助幼儿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帮了这个,再帮那个,其余什么都做不了。教师通过评价,发现了各个幼儿的阅读水平以及自己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存有的问题,以此为依据调整了指导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将班上幼儿的阅读水平分为了三个层次,布置任务时按照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调整之后,班上的幼儿基本上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了。由此看出,对教育活动准确、有效地评价是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的依据之一,也是教师持续走向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 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教育活动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得主体。那么教育活动的评价就由活动的主体和活动构成。

(一) 幼儿

1.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怎样,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和表达水平;幼儿在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合水平怎么样等。

2.幼儿的兴趣与态度: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有愉悦的体验等。

(二) 教师

1.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2.评价的目的:是否为了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3.评价的标准:是否承认和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同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三) 教育活动 1.活动的主题:幼儿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活动的主题是教师安排的还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的主题是否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等。

2.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是否适合某一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是否有利幼儿接受和幼儿的发展。

3.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4.活动的材料:活动材料在数量和种类方面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有争抢玩具的现象等。

5.活动的时间:活动持续的时间是多少,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活动的时间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

6.活动的场地与空间的安排:活动的场地安排是否合理,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否有明显的通道,有没有过于拥挤或者浪费的地方等。



三、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一)通过观察实行评价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或者行为实行考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表现,并基于这些表现真正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它应该使所有的参与者——教师、幼儿和家长受益——因为它详细、客观、积极地概括了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比方:在一次小班体育活动“小青蛙跳跳跳”的中,教师想理解幼儿跳跃水平的发展,就组织幼儿双脚并拢、跳过地上的一片接一片的荷叶。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跳时是双脚并拢还是单脚跨过,跳过去之后是站得稳还是站不稳,跳过一片荷叶是接着跳呢还是重新调整一下再跳,跳过之后落地的声音是轻还是重呢等等,来评价幼儿跳跃水平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使用观察的方法不要求教师具有极大的技能,就能很容易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通过记录分析实行评价

记录分析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某种情境出现,引发幼儿的行为反应,观测和记录结果,从而对幼儿某些发展情况作出判断。比方,一位教师想理解某幼儿游戏发展水平,对幼儿游戏过程做了以下的记录,并实行了分析:

观察对象:宇宇 4.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fM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