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应用

2022-11-27 07:02: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应用》,欢迎阅读!
小学英语,思维,实践,应用,教学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应

作者:袁梦霞

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1



/袁梦霞

【摘要】阅读是探索世界的另外一种方式,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实践与应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绘本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思维导图;实践与应用

【作者简介】袁梦霞,苏州高新区文昌实验小学校。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解析

思维导图就是以图文为载体,通过建立相对应的主题,以主题为核心联想起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层级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阅读——思维——记忆——创新的过程。在绘教学中,虽然学生关注的是精美图文,但实质上是通过图文阅读建立起来与之相关联的思维导图,挖掘出图文背后的内容,加以补充和运用,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

二、思维导图的实践和应用

1. 通篇阅读,发散思考。将思维导图应用英语绘本教学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将各级主题的关联性以及隶属关系通过一定的规律展现出来,这种发散性思维在绘本学习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学生通过观察和揣摩绘本中有趣而又精美的图画来展开想象和联想,让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提升记忆力。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有机的知识框架体系,让绘本中的图画与认知思维形成关联性,架起认知与故事的桥梁,从而能够更加顺畅地阅读。

2. 理顺框架,生成体系。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活动,具有一定的体系性。要想通过绘本来深入地挖掘出故事所蕴含的哲理,理顺框架是关键的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认知体系,学生可以从中挑出重点内容,从而形成目标导向。例如,教师在教授《In the library》这一课时,绘本中出现了很多关于“talk about”的英语短语,这就是一条思维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来引导学生围绕talk about进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围绕“In the library”与“talk about”进行联想,通过“talk”这条主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知在图书馆里面的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绘本故事。

所有脱离主线的故事阅读,都会让学生摸不清方向,无法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理清绘本的主线,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主题,打开学生思维的“端口”,抓住故事主线进行深入思考,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贴切真实的认知感受。

3. 抒发己见,加深记忆。具有象形化的记忆能够更加令人深刻。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绘本的内容往往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教师应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跳出故事的限制,成为“讲故事”的人。


教师根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认知,引导学生主动讲出绘本故事,每位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不同,从而赋予故事更多的内容。例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个单元教学时,首先确定本文的故事主线“How did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 friends?”很显然本文的故事主角是一只老鼠和一头狮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How did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 friends?”引发学生对“strong”与“weak”的思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对故事的认知,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老鼠虽然看起来很弱小,但它却有它的长处,所以强壮与弱小并不是通过表面就能够判断出来。

通过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将脑海中的思维与故事相互融合,并找出主线,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抒发己见。这样便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把握好故事中心,以相关的要点为核心开展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得到高于故事的情感认知。

4. 拓展思维,深度感知。思维导图的形成,简单来看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一组数据,教师通过建立记忆要点,与学生进行图文互动,通过拓展思维,来丰富故事的内容,让故事变得引人入胜,从而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例如,在《Road safety》这个单元教学中,很显然本单元是围绕“行路安全”,来向学生呈现行路过程中的各种规则和安全知识,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通过“行路安全”引申到传统美德、道德品质等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通过建立多维度的思维导图,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让他们的主观想象与应用实践进行有机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增强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主题旁征博引,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个性。

三、结语

因此,在绘本教学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起一个核心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认知,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框架、层级的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绘本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通篇阅读引发学生的初步思考;其次,理顺框架,形成体系;再次,让学生抒发己见,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进行思维拓展,深度感知。

参考文献:

[1]窦伟.思维推动,提升英语绘本的阅读实效[J].小学教学参考, 2018,10:34-3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HZ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