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用三种“心”来对待孩子》,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用三种“心”来对待孩子
说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们普遍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更大。在许多家庭中,家长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许多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惧、害羞、封闭、逆反、敌对等异常心理,这种异常心理如不好好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用三种“心”来对待孩子。 一、 尊敬的心
父母亲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外,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父母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不懂,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由父母决定及包办代替。父母遇事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真正让孩子感觉他(或她)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从小培养他(她)的责任意识。学习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将自己的爱好、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发挥孩子的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尊重和理解,反过来也会尊敬、爱戴父母,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 平凡的心
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要有平常的心,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等水平。这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状况。这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平常人。这就注定了并不是每个人努力了都能获得一样的成功。
因此,不要对孩子寄予太多期望,更不要在言语上与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孩子就会自卑,失去自信。 三、宽容的心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或缺点。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善良的心,都有亮点。然而,许多父母由于对自己角色的固有和盲目期望,经常看到孩子的缺点,因此他们通常会对孩子进行随意的训斥、惩罚和殴打。这孩子的心脏还年轻。他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而沮丧和失去信心。他也可能因为父母的鼓励而努力工作。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时得到肯定和欣赏,所以父母应该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当孩子感到困惑或犯错时,他们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和爱的心出发,用情感感动他们,用理性启发他们,影响他们,帮助他们进步。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有一颗尊重的心、平常的心、宽容的心,必能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