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阅读“留痕”让导读过程“可见”

2023-07-18 18:3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名著阅读“留痕”让导读过程“可见” 》,欢迎阅读!
留痕,导读,名著,可见,过程
让名著阅读留痕让导读过程可见

作者:贾厚明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0年第05

在江苏省东台市教育联盟公开教学活动中,林生云老师执教了一节《朝花夕拾》读后指导课,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这节课不仅彰显了整本书阅读读后指导的一般特质,如总结纳、深化认知、展示成果等,更为难得之处在于,该节课基于读书笔记进行了教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让名著阅读留痕

这里说的留痕,即留下痕迹。就名著阅读教学而言,留痕的内涵主要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引导其在阅读积累方面下痕迹,比如将阅读感悟等记在笔记本上。因为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好的记忆。林老师所教的年级学生,进入初中伊始,便人手一本特制的读书笔记本。该读书笔记本内设多个板块,大致包括雅词抄写释义”“佳句摘录品析”“精段诵读欣赏”“阅读感悟等板块。

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林老师指导他们在读书笔记本上陆续做了近十篇读书笔记。通过读摘结合、读思结合、读品结合以及读写结合,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朝花夕拾》的内容,加深了对该名著的理解。对学生而言,这样的阅读积累无疑是非常扎实的。功夫在课,前期学生名著阅读的真实发生,也为后期林老师的读后指导课做了非常厚实的铺垫 第二个层面,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还应让学生读以致用,引导其在语言运用方面下痕迹。读完一本名著,学生会在读书笔记本上记下很多词语、句子和段落材料。如何帮助学生消化这些材料,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何进一步盘活这些材料,让它们在学生今后的语言运用实践中大放异彩?林老师在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朝花夕拾》读后指导课上,林老师有意设置了语言学用教学板块,该板块下设词学用”“佳句学用精段学用三个阶梯,可以让学生小步轻迈,拾级而上。在雅词的解释造句、佳句的点评化用以及精段的比读理解等有趣、有效的语文活动中,林老师不断地帮助学生激活并运用从《朝花夕拾》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特有的语言魅力,而且较为明确地知晓了雅词、佳句和精段的判断标准,初步摸索到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路径。更为可取的是,在语言学用板块教学过程中,林老师充分利用学生既有的读书笔记资源,从日常批阅的海量读书笔记中,精心选择正反案例呈现给学生,起到了激趣、导向、深化以及纠偏等作用。 二、让导读过程可见


近几年来,名著的导读教学日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然而,对名著导读教学的研究不能仅纸上谈兵,还应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在名著导读教学实践中,让导读过程,既要求教师的导读作用于学生名著阅读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阅读支架;更要求教师的导读能做到授人以渔,给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方法。

审视林老师这节《朝花夕拾》讀后指导课,可以发现导读过程无疑是可见的。首先,在执教这节研讨课之前,林老师已经以学生的专用读书笔记本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了有关《朝花夕拾》的真阅读活动。基于此,林老师开设读后指导课实属水到渠成的收官之举了。

其次,在这节研讨课中,林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方法指导与传授。第一,是关于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做读书笔记的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时候,教师需要让他们进一步掌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尽管经过做近十篇读书笔记的训练,学生已经对如何做读书笔记有了一点感性认知,但是作为教者,在学生进入初中接触的首部名著《朝花夕拾》的读后指导课上,极有必要再助推一把。在语言学用教学板块,林老师相机把雅词”“佳句精段的判断标准做了明确界定,这有助于学生将做读书笔记的感性认知提升至理性认知。阅读感悟板块是读书笔记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觉得难度最大的项目。为此,林老师专门设置专题进行精准指导,并从学生的优秀案例中提炼出阅读感悟的一般写法,即一引”——摘述原文,引出感点(略);“二议”——议论风生,阐述见解(详);“三联”——联系实际,证明观点(详);“四结”——得出结论,小结全文(略)。这样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有助于学生借鉴学习

第二,是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朝花夕拾》由十篇相对独立的散文组成,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局限于对单篇散文进行研读,忽略作多篇联读,在比较中进行深度探究。为此,林老师开展了第二个专题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联篇研读。这一活动,能够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导向深入,收到了在活动中总结巩固,在学法中提炼升华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中学)

本文系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语文读书笔记推进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L-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y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