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出好论文

2022-10-06 18:3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撰写出好论文》,欢迎阅读!
撰写,如何,论文
如何撰写出好论文

论文写作前应通盘考虑。如实评价一下,自己得了些什么新的结果,自己起了些什么作用。应该问一下自己,这些结果值不值得写,该不该由自己来写,该写些什么,该不该这样写,等等。对自己的既不要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也不要缺乏信心,妄自菲薄。应该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尤其下面几个关系要处置好:材料、观点和文字;准备和动笔;审稿与修改。

()材料、观点和文字

1.材料是基础,观点是灵魂,文字是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内容,文字是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取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每一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天天的实验。天天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未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搜集保留。材料要真实靠得住,数据要充沛。有了异样,要及时分析处置,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置、新效果、新观点。

3.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较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较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熟悉。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更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熟悉真理。

()准备和动笔

a9k4c WWW.tjdrysteel.COM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文章的人,一般老是三步进程。写前沉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腹稿后,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干锤百炼。


不会写文章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头脑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息,搔头模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不同在于三个阶段。

1.近期(写时)准备,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置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置。然后打好腹稿,列出提纲,明确大体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沉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幄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中期(做时)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文章的,而是在研究的全进程中都考虑着写文章。“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类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式”是在找方式、建方式时形成的,写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够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进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常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进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够了。所以会写文章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进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进程就是中期准备∩见,中期准备以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远期(学时)准备,若是只是着力于做好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文章,这就要看做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

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整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何要强调“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的写作水平,而写作水平又影响着作者作品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历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审稿与修改

1.一气呵成写好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干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尽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固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可能表达。但导师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归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的列入,没必要列入的不要列入。写文章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2.导师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不是采用修改的。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已有太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按照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导师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愈来愈钻牛角尖。导师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合。既不固执已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彼此交流,一路提高。

注意事项

论文若是只是做一时的文字功夫,可能啃几个晚上也能完事,但那必然不会有很高的质量,又不会有什么现实的意义,相信空想多于实际。

论文有所酝酿即可举笔力作,并非再作查考,剪剪贴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B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