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

2023-04-05 09:3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解读》,欢迎阅读!
论语,解读


《论语》解读论文

班级:RB软工网182 姓名:朱培 学号:201819044227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的思想是围绕着对“仁”的追求而建立起来的。他所谓的“仁”是主张与客观的统一。客观上表现为对万物之本—“道”的不懈追求。主观上表现为对社会规范—“礼“的提倡。在主观上,又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对自我的认识;二、与他人的关系。孔子一以贯之的是“仁”,而“仁”的核心是“道”,“礼”是无形的“道”在社会活中的外化。

“道”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孔子通过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观察,不断地学习,领悟而得以发现自然之“道”的真面目。自然之“道”是无形的,它通过自然界中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所以必须善于观察自然界中极细微的东西,从而悟得自然之真理。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些心得体会都是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而得来的。学“道”是孔学习的核心,通过对“道”的认识,孔子确立了对自我的认识和与他人的关系。

孔子对自我的认识,首先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所以孔子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学习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成为君子。学习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不断地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天“道”的过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强调修身






养性,君子要“温、良、恭、简、让”,要“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这些品质都是天“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孔子认识到人的不足,贤良的统治者太少了,而普通的老百姓又都是愚人,为此他创立了一套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礼”。他提倡“礼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和睦相处,幸福生活。“礼”是不得已的补充,是针对少数追求“道”而暂时未得和多数根本就不知道“得”的存在的人而提出的。孔子根据他对“道”的认识,将自然界无形的“道”化为人类社会有形的“礼”。他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得“道”,都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行为要符合“礼”,具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是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对君主要“忠”,对朋友要“信”,对百姓要“德”。如此人们才能安分守己,社会才能井然有序。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愈,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弟子在家就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在去学习知识。”“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之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自爱”与“爱人”这两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的心中。读《论语》是一场洗礼。让原本枯槁的心灵得到儒学的甘霖以滋润,让原本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惊奇犀利的言语,那一则则平实却韵味深远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养的心,浇湿了你我被快步骤的生活烤干的内涵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q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