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作业的迷思》,欢迎阅读!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盲目的、惩罚性的、机械重复的、过重的家庭作业是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和童年乐趣剥夺,是导致当下青少年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根源。套用卢梭的一句话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诠释: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这就是我读了美国作家艾尔菲•科恩的著作《家庭作业的迷思》这本书从中所感受到的。
科恩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被评为2010年度影响中国教师的十佳图书,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影响甚远。书中作者就家庭作业存在的原因、真相,家庭作业的问题、作用,家庭作业带来的影响、后果以及对家庭作业的看法和理性的思考作了详尽的阐述和说明。科恩指出,家庭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是家长的负担。在作家眼里,美国家庭作业的真相是使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他的论点显而易见,是希望我们能找到衡量孩子智商及激发其求知欲的其他方法,而不是增加家庭作业量。诚如作者所说,其实我们平常所做的与所想的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们与孩子们所站的立场不一样,思索问题的方法不同,大多时间是我们一厢情愿,并以成人的眼光与思想去替孩子考虑问题。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而从不考虑其实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与方法、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才是最重要的。与美国的家长一样,中国的家长们对每一个放学回家的孩子,问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作业做完了吗?”而不是“你这一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家长扮演了一个站在孩子对立面的角色。在很多时候,家长还要
成为助教,帮助孩子来完成家庭作业。有些家长因此而疲惫不堪,对学校颇多怨言。
随着家庭作业的逐渐增加,有关家庭作业的抱怨也开始逐渐增多,这些抱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抱怨之一:家庭作业给父母增添了不少负担。父母忙完了工作回家之后,还要监督孩子写家庭作业,这几乎就是父母的第二份工作; 抱怨之二:家庭作业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过多过繁过难的家庭作业,既打击了那些努力奋斗的孩子,也剥夺了表现优异的孩子的学习乐趣;
抱怨之三:家庭作业导致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家庭作业以一种令人心忧的方式重塑和主宰着家人互动的方式,孩子回家之后不到五分钟,家长就会提到作业这个话题。更要命的是,家长关心的重点是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至于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是否在学习,是否从中获得了真正的趣味,家长几乎不关心;
抱怨之四:除了学校、吃饭和睡觉之外,家庭作业几乎占满了孩子的剩余时间,孩子较少有时间从事其他活动,比如社交、户外娱乐和创意活动等等;
抱怨之五:大量重复操练式的家庭作业,对求知欲的负面冲击可能会扩展到学校生活,甚至扩展到孩子们对学习的想法。
当然,在现实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家庭作业是不现实的,也是学校、家庭不能接受的。当下对家庭作业的积极探索和思考进而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和实际效用,减轻孩子们压力和家长们负担,
给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和乐趣,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对此,提出以下几类家庭作业方式供大家参考:
一是适合家庭的活动。例如在厨房里做一个实验。这类家庭作业有助于创设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结,这应该是所有家庭作业的功能。 二是学生不感到是家庭作业的一些活动,如烹饪、做填字谜、玩文字游戏、大声朗读、一起观赏优秀的电视节目,等等。越是用这种活动来取代传统的学校作业,孩子在社交、情绪、甚至智识方面的发展就越好。
三是阅读。阅读应该成为像刷牙一样的习惯性活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终身热爱。阅读的好处毋容置疑,但是如果老师规定学生每天晚上必须读多少页或者读多少分钟,那么“自由”阅读的帮助就会受到损害。当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并且用自己的进度来阅读时,他们就会喜欢阅读的素材;当他们喜欢阅读的素材,他们就会享受阅读;当他们享受阅读,他们就会读得更多;当他们读得更多,他们就会成为好读者。
总之,我们的家庭作业关注的不能只是量,只是成绩,而更核心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热情、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