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2022-08-27 14:5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概》,欢迎阅读!
毛概


首先,毫无疑问,这学期的毛概课是我大学两年以来第一次觉得能听进去的

公选必修课。

我觉得像马克思,近代史,毛概,思修这种课程本来就乏味腐臭,不是乏在内容,而是乏在方式,乏在传输过程,或者直接说就是乏在课堂,臭在课堂,最后也是死在课堂。

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觉得原因以下:

1课程老师照本宣科,无聊浪费时间。对于本来就“高大上”的这些社会理论课程想必已经是没什么人会去读书,课堂上再听老师照着葫芦画瓢,沫乱飞,想不逃课实属难事。这或许听起来有点刺耳,显得有点为学生开脱,但无论如何,这是只是作为台下听众的最直观感受,无关乎学生无关乎任何身份角色,如果没有在课程理论基础上加以变通,拥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讲解方式,么毫无疑问,这个老师就是和书本绑在了一起,书是什么样,人就是什么样。

2、教材编写死板。虽说大学生学学这些本来就是中学生不一样,本就该更深入更系统地进行学习,但是,在这些知识面前,大学生也是彷如小学生一样,一个是抵触学习,二是对这些难提兴趣。所以古板的教材,千年不变的内容,不接地气的理论只会让人心生厌恶,再谈认真学习就有点“装”了。如今我们看到政府也在开始强调开会说人话,文件接地气,所以,要让大家愿意学愿意接受的前提是得让他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3、既然要掏原因,不在学生身上找点出来想必是说不过去。或许其他科目说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要是这些科目说大家要去主动学习,那可以换句通俗易懂点的话就是“大家不用学了”。学生这块的问题主要出在没看到学习这些东西的用处在哪,其实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人文修养问题,生必须自身看到人文学科的重要,知道人文知识的用处,懂得人文修养的价值才会去用新的目光审视并学习这些课程

4社会方面,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过于强调技术应用,相对忽略了人文社科这导致的后果就是高校专科无异化,学校输出单一化(无非都是掌握了某领域知识应用的人才)。这可能说得有点大了。但是按照如今流行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制度问题,制度问题都是不能改变问题”的说法,把这些归咎到社会上想必也是可以接受的。社会一直以来强调技术应用强调对口型、即用型“方便面”需要大学生一出来马上投入岗位,这听起来好像很正确,无可置疑。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社会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人手一才能,随之慢慢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社会道德问题的下坡。一群没有人文修养的高端技术人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定时炸弹。所以,当我们的社会都不在乎人文不在乎一个人的修养时,高校便是这个社会最敏捷的体温计。

前面说这么多,不过是学生自己闲来无聊,为了完成作业而发牢骚大谈特谈一番而已。但是回到这学期的毛概课上,我个人是很喜欢和欣赏的。很大原因就是老师给我们一种感觉“他是真材实料的老师”。这点很重要,虽说身边处处有大师,但是能让你感觉是大师的必是少数。另外,平心而论,姜安老师在毛概课上的讲解不谈优秀不谈好听,有一个是大家都认同的,就是:大家都能听得进去。优不优秀,好不好听,这没法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但是能不能听得进去这是人的直接感受,不需要任何标准,而能做到这个已然在我心目中是很不容易的了。觉得很关键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第一堂课老师就说过的,毛概面太大,这学期主要抓住经济这条线结合书本来说。我想这就是老师从书本走出来的样子,这就是老师自己的一套方法,而毫无疑问,这就是吸引学生,让学生听得进去的关键所在。

第二个就是老师穿插的一些个人人生体验也好,花边的小事也好,这无疑是为整个课堂添色的东西。就像德国主帅勒夫身上的围巾,平添几分帅!

课程最后或许有个别学生出言不逊,毫无修养廉耻,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这是我大学两年第一次能听得进去能坐得下来的公选课。仅此足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UJ.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