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政策梳理》,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政策梳理
作者:何慧玲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定位的变化,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面临优化和调整,如何加强内涵建设的问题尤为突出。另外,各高校所设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结合度和适应性不够充分,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符合度、适应性亦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鉴于本科专业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并采取支持措施,为探索专业结构的调整机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本科专业 ; 本科专业结构调整 ; 政策 一、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内涵
本科专业结构是本科院校各专业类型的有机构成体系,主要包括专业总体结构与内涵结构,如果说专业总体结构是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外在形态的适应,则专业内涵才是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内在适应。专业结构的调整,既要重视专业外延的发展,更要重视专业内涵的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内在质量,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即是通过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手段,对学校已有的和新设立的专业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目的在于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学生和学校的长足发展。 二、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梳理
面对高校扩招以来出现的问题,政府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本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出台了有关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这些政策指导着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国家有关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政策的确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原有本科专业目录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进行了本科专业整理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新的专业目录成为建国以来调整最大的一次。同年,以法律的形式将“高校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国家有关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2007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质量工程”是以提高高等学校的本科生质量为目标,其中子项目内容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2011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支持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综合改革仍是二期“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之一。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专门指出要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这是落实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转向到内涵式发展的措施之一。 2013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对专业调整做了四条具体规定。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扩二减三加强”:“一扩”是扩大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二减”是减少了专业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数量;“三加强”是加强了信息服务与公开,加强了专家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了新设专业的质量管理。2015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其中对于“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要点中提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
这些文件或政策,从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呈现的突出问题,反映了国家顶层对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体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国家意志,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之一,着力解决公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了国家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性导向。 三、我国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价值选择
通过梳理国家有关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可以发现政府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继续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本科专业结构的优化。
学科专业设置及其结构的调整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因此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必然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着我国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到来,人力资本将成为创造经济增长的新源泉。鉴于此,高校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将显得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 潘维真. 论地方院校专业结构优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4,(3):86-8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P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