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弘扬孝道文化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论文》,欢迎阅读!

弘扬孝道文化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有效地弘扬孝道文化,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使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懂得知恩回报,永远铭记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 【关键词】营造孝道氛围,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孝亲实践
【正文】
做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教育,研究教学,可是随着时间推久,我们渐渐忽略了教的真正含义,“教”是由一个“孝”和一个“文”构成的,意思是先教学生学会孝亲敬长,再学会文化知识。中国五千年文化,第一句教书育人的话就是:首孝悌,次谨信。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有效地弘扬孝道文化,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孝道教育作为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孝道教育不够重视,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孝为何物的孩子比比皆是,社会上忤逆不孝的人和事也屡见不鲜。看看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不少年,但在不少校园里,应试教育仍在“横行”,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情况如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家长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分数,看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没什么大问题,偶尔讲一讲德育,也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并没有结合孩子的思想实际。只停留在遵章守纪、文明礼貌和安全教育上,从而使孝心教育缺位,造成学生“孝心”的缺失。。现如今,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大,人囗老龄化的加剧,一对年轻夫妻至少要赡养两对父母,后辈对长辈奉行孝道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在学校开展孝道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这既是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和神圣权利,更是每位教师德育工作一个重要内容。
一、结合校园环境,营造孝道教育氛围
我们学校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强调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提供良好的孝道教育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我们校园内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都紧紧围绕“孝道”这个主题,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孝道”的话题;班级里通过黑板报创办、学习园地布置、手抄报编辑、普通话比赛等活动形式,让“孝”的气息渗透到每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孝亲教育的探索
“百善孝为先”,“孝悌”是孔子道德体系的践行纲要。本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引入了《弟子规》,从“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开始,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的探索。 1.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与理论讲解 道德是有道之德,不懂德之“道”,那就没有根。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果选择不当,会影响教育效果。本人选择《弟子规》,是因为它的内容出自《论语》、《孟子》、《礼记》、《孝经》、《朱熹语录》等儒家经典,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而且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涉及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便于传播操作。虽然它是古代的蒙学读物,但对于我们现在传统道德教育缺失的情况,很有必要补上这一课。 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晨会讲解,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也可以利用课余的适当时间与学生交流。讲解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学生们熟悉的事例,以增强其可信度。 当然,作为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同在,在讲解时,要注意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结合当代实际,赋予其鲜活的时代性。 实践证明,同学们对《弟子规》内容很喜欢,学习非常专注认真。 2.学生孝亲的实践
道德修养的功能,就是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以促进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如果不实践,只是讲,只是背诵,那么,道德的功能就落空了,我们学习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所以,我们要求同学们按照规范去做,把《弟子规》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并且发现学生有不妥的地方时经常提醒学生。为了调动学生道德实践的积极性,把道德实践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为了把孝德教育落到实处,我经常给同学们留实践作业――孝亲: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做孝敬长辈的实事。而且坚持经常完成作业,包括假期。为了得到家长朋友们的配合,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作业,我还用手机给家长朋友们发了建议短信信。因为,据同学们反映,平时在家孝亲时总是遭到父母的“阻拦”,当然这阻拦是善意的,但这会在德育过程中起到相反的效果。在短信中,我们建议家长朋友们成全孩子们的孝心,并且对孩子在假期作适当的要求与约束,建议家长朋友们平等地与孩子们交流、沟通,也适当尊重孩子们的意见等。 3.学生孝亲实践的反馈与交流 为了让同学们不仅去做,而且还要在做的过程中去细细地感受、品味、反思,要求同学们定期写体会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亲情,并适时地进行交流。通过座谈、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效果。交流中,老师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肯定,对学生的认识给予总结提升。 三、利用语文教学,自然渗透孝道教育
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主战场,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传统孝道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新课程改革重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中涉及或者纯粹讲孝道文化的课文也不少。如课文《三个儿子》,》《胖乎乎的小手》这些优美的短文,让我们体会到家庭之爱,体会到了这种孩子孝敬父母感情的美好和圣洁,让孩子们明白了责任,懂得了感恩和无私的报答。这样能让学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孝道的要求。
另外,在写作教学中,我也从不忽视孝道文化。学了有关孝道的课文,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孝文化信息,我就出一些有关孝道的文题,让学生去发现并积累家庭生活的素材,让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情,从而能更深切地感悟亲情,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对父母的热爱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孝道不能光写在纸上,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H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