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2022-10-10 06:01: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下册,书吧,单元,年级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是学生了解更多科学知识的一条途径。从导读这本书出发,再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如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等,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



尽管有趣的语言、生动的内容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但如果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就会降低阅读的效果。因此,在这次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运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十万个为什么》是 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推动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有趣、生动的语言文字,了解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科普名著的方法,领悟科学知识。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让老师考考你们。 (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鸟儿是由恐龙演变成的吗? (3)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同学们掌握了好多科普知识。那么老师再考考你们。 (1)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

(2)为什么烟会走出烟筒,而不向屋里冒? (3)水为什么能灭火? ……

4同学们,如果你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来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

1.老师也喜欢读书,看看老师带来的书是什么呢?(教师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看到这本书,你们会先看到什么呢?

(学生: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

2.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们会了解到什么呢?

3.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插图、出版社。 4.看完了封面,我们翻开书又可以看到什么呢?

(学生:看到序言或者是前言再往后翻就会看到目录里面有好多文章的题目。) 5.说得真好,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读薄。大家一起来看看我这本书的目录都有什么?

6.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十万个为什么》部分目录。

7.看完目录,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想读的文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读书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读书的方法。

8.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课题《十万个为什么》三步阅读法。 ●略读法。

A.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往往先粗略地读,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们把这种阅读方法就叫“略读法”。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B.学生交流预设:

略读往往是不出声的读,读的速度快,内容多,但对内容了解不深。 阅读时如果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一般翻阅报刊、读各类故事、浏览新书时,为迅速了解作品大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信息等,一般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精读法。

A.如果一篇文章在你略读一遍后,觉得它写得很美,特别吸引你,那你就可以细细地读,我们把这种阅读方法叫做“精读法”,也叫“细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B.学生交流预设:

“精读”一般都是仔细慢慢地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 因为阅读的速度慢,读的内容少,往往对内容有较深的思考。 如果你想对文章有深层次的了解,一般就采用这种方法。 ●赏读法。

A.读到妙词佳句、优美片段后怎么办呢?我们就要欣赏着读,也就是“赏读法”。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B.学生交流预设:

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


像一些优美的散文,短小的诗歌或名言警句等很适合用这种阅读方法。 三、拓展阅读

1.课件展示科普读物,让学生猜猜这些书的大致内容。

2.请读过这些书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书的主要内容。 四、共享收获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创办一期科普作品推荐专栏。



略读法

阅读方法精读法

赏读法



本次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开课时先通过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当我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时,学生就会跟随老师的指引萌生去读这本书的想法。在阅读指导中,我教给学生三种阅读法,即略读法、精读法、赏读法。通过指导,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阅读方法,能运用具体的方法阅读科普读物,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7A.html

相关推荐